晴時多雲

追黨產切忌炒短線

■ 陳儀深

二○○六年八月廿三日,國民黨發表一份〈黨產總說明〉的文件,自詡是「完整、透明的公開」,「期盼全民能給國民黨一個肯定」。

不過,行政院黨產處理小組立刻指出國民黨明顯低估資產,例如他們擁有八七○筆土地、公告現值就超過六十四億元,〈黨產總說明〉卻稱只有六一二筆土地、總值十六億元;在處理方面,備受詬病的轉帳撥用或捐贈取得的土地房屋,許多已經出售,剩下的部分則宣稱有九成以上歸還政府,可是依照國有財產局的說法,國民黨歸還政府的只有一%。之所以有這種落差,主因是公權力還不能直接介入、只能「隔靴搔癢」,立法院朝小野大,迄今通不過黨產處理條例。

龐大黨產的存在不但妨礙現今政黨之間的公平競爭,更是實現轉型期正義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表面上政黨輪替,實際上昔日的當權者仍然掌握不當取得的資源、仍然可以顛倒社會的觀念是非,那麼「復辟」必是遲早的事。國民黨的〈黨產總說明〉對接收日產語焉不詳,還以為對日抗戰犧牲慘重來台接收日產理所當然,殊不知日本政府治台衍生的財產,在許多戰後台灣人的眼中都是「台產」,當時國民黨政府拍賣日產給許多中國來的富商買去,這種民怨是造成二二八的原因之一;〈黨產總說明〉提到各地民眾服務社以及中國廣播公司等威權時期遂行控制、洗腦的機構,還大言不慚謂「其貢獻誠不容抹煞」。可見國民黨到今天還不敢面對歷史,就像這一份文件的標題所示只想「告別歷史」,這種心態如何「向全民交代」?

當然,轉型正義不可能期待經由威權時代的加害者、既得利益者自動自首認罪來實現,除了監察院在二○○一年曾經做出黨產調查報告,這兩年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也做了相當的功課,但是無庸諱言,二○○○年以後民進黨政府在這方面不夠重視、不夠努力,用人的時候不會想到這方面的優先性,應該受到檢討;誠如前監委黃煌雄所指出,六年來追討黨產工作之所以成績不佳,關鍵是「對黨產繼續下苦功、默默耕耘者少,炒短線、搶新聞鏡頭者多」!聽到這樣痛切的批評,包括本土社團在內,都應該虛心反省才對。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