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市長獎頒獎典禮 反教育

◎ 蔡志鏗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兩個週末忙著頒發「市長獎」,從致詞、握手到拍照,一天要頒九個小時,累到吃不消。無獨有偶,今年嘉義市首創獨步全台的「市長獎、議長獎聯合頒獎典禮」,還為典禮成功順利沾沾自喜。筆者出身基層教育界,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擴大「市長獎頒獎典禮」有政治意涵。台北市原本沒有特別將市長獎得主集中頒獎,阿扁上台後,高舉「市民主義」之大纛,不但擴充市長獎名額,除畢業班每班一名外,再按畢業班三分之一的名額,增列所謂特殊第二類增額市長獎,而且邀集全市各級學校的市長獎得主辦理頒獎典禮,從高中、國中到小學,單獨授獎、拍照,事後再贈送照片。事實上是花公家預算,做市長個人政治行銷。

其次,市長獎已經在學校的畢業典禮頒獎,為什麼還要特別勞師動眾集合校長、家長和學生再頒第二次?是為滿足少數菁英份子的虛榮心,讓教育淪為服務政治人物的不堪角色?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因為碰到畢業季忙著頒發市長獎,而缺席自己兒子清大的畢業典禮。(記者叢昌瑾攝) 

第三,「市長獎頒獎典禮」勞師動眾,從市長、局長、科長、各校校長、家長和學生,乃至於主辦學校的教職員工,參加表演的團隊人員,動員人數可觀,也影響當事人的家庭生活,例如今年柯P就在典禮上抱怨,錯過了自己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這又何必呢?

最後,學校教導學生行行出狀元,老師教育孩子不要做「第一」,而要追求做自己的「唯一」,既然如此,那為什麼獨獨市長獎要頒兩次獎,這教議長獎、局長獎、校長獎的得主情何以堪?是在暗示學生「除了市長獎外,其他獎項都不夠看」嗎?

教育應該要務實、踏實,而不要搞表面、形式。當全國有超過三萬名國中生無法畢業,當市長、局長和校長的人,應該把精神用在改善教育、改變教學和協助學生身上,而不是錦上添花,耗用寶貴的時間和經費,為菁英市長獎得主服務,卻忽略了雪中送炭是更重要、更急迫的工作。

請回歸教育本質,回歸學校畢業典禮的市長獎頒獎,停辦突兀且違反教育精神的「市長獎頒獎典禮」吧!(作者為台北市退休國小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