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認清台灣股市的邊陲化問題

◎ 黃天麟

歷經十五年漫長迷途,台股終於再度觸及萬點,但卻被稱為「史上最冷的萬點」。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對此,近日來主要論述都指向證所稅、兩稅合一抵稅率減半、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及外資與內資的不公平稅制等。沒錯,這些都是。但卻忽略了問題的核心。

股市是一國經濟櫥窗。同理,台股這十五年漫長辛酸史正是台灣這十五年經濟發展的寫照。這點可以從下列關聯數據獲得印證。

一、一九九○年代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為六.四%,扁政府的八年降為四.四%,馬政府六年平均再降至二.九%,股市亦然,一波不如一波。

二、代表股市活絡情況的台股周轉率,一九九九年還有二八八.六%,二○○七年降為一五三.三%,去年只剩下八十四.六%。

三、二○○○年二月十八日股市登上一○三九三點時融資餘額五五八一億元,二○○七年十月卅日九八五九點時就降為四一四四億元,而此次萬點行情融資餘額只有二一四○億元。這些數據下降之程度,都幾與GDP成長率下降之幅度相埒。

經濟成長率(GDP)表示國民資產之累積,成長率之下降必然表示匯集於股市資金成長之下沉。問題是「為什麼這十五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會持續下降?」且一度由四小龍龍首掉到龍尾?答案是:「二○○○年後台灣經濟政策,棄國際而走進中國」。積極開放、全面開放、ECFA、服貿、貨貿都使台灣的資本、人才、技術持續流向中國,激起一波波「中樞(中國)—邊陲(台灣)」效應(註:投資中國資金逾五千億美元)。質言之,當今台股之冰冷,是台灣經濟邊陲化的結果,亦可稱之為「台灣股市的邊陲化現象」。

近日股市分析師們都在慨嘆散戶都走了,以前萬點的菜籃族已不復見。其實這些菜籃族不是不想回去,只因薪資水準退回十五年前水準,三餐不飽,那來投資股票餘力?那些「跨海政商利益集團」催生的「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經建模式,不僅延緩了產業的升級與轉型,還把只剩二.九%經濟成長果實(馬政府前六年平均)分去大半,使堅守在台灣的中實戶所能分得到的不多,不公的稅制、偏高的證交稅,又加重了問題之嚴重性。

十五年來台灣的股市就在「積極開放」—「產業西進」—「中樞(中國)—邊陲(台灣)(第一階段) 」—「全面開放」—「產業再西進」 —「第二階段邊陲化」—「ECFA、服貿」—「第三階段邊陲化」的惡性循環中煎熬,導致22K悶經濟、散戶退場、中實戶萎縮。試想,台灣股市還能不冰冷嗎?(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