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失速的逕付二讀/立法院正飆向中國人大制度

◎ 曾建儒

台灣新國會開議迄今,人們見證了令人擔憂的立法趨勢:「大量議案未經充分審查便直接進入二讀」。這種「逕付二讀」的作法,不僅矮化立法院的功能,更可能使民主制度走向「形式化」,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中共的人大制度,少數意見被壓制,多數決則快速推進,立法品質的重大瑕疵令人憂心。

自本會期開始,已有超過半數的議案「直接進入二讀」,具體數據顯示,全部70個提出的議案,有35個議案(即50%)採取「逕付二讀」的方式處理,而從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的還有18案,占了25.7%。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委員會審查這一民主程序的核心環節,如今只剩不到四分之一的議案(即17案)真正完成了審查。

被直接進入二讀的議案,國民黨提案占68.6%,民眾黨占20%,民進黨只有11.4%的議案按此方式處理。這顯示出,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下,特定政黨的議案更容易進行快速過程,而其他少數黨派的聲音在這一過程中很容易遭忽略或封殺。

更令人擔憂的是,那些完成委員會審查的議案,高達10案被結論為「全案保留」。這意味著,即使是進入委員會審查的議案,其討論過程也極可能只是走個過場,缺乏實質性的討論與改進。其中包括幾個重要的改革法案,例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NCC人事審查法」等,這些本應是提升政府透明度和效率的關鍵法案,現在卻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淖。

對此現象,不得不問:立法院是否正悄悄走向中共那種「民主集中制」的人大模式?當立法院忽略了「多元審查」與「充分討論」的重要性,當快速通過法案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我們的立法機關還能否真正代表人民,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衡?

必須提醒關心台灣民主健康的台灣人民,立法院這種「快餐式」立法方式,必須受到嚴格審視與批評。立法並非短跑,而是須要細致與周到考量的馬拉松。效率固然重要,一旦效率成為削弱審議深度和廣度的藉口時,人們就應該出聲反對。

這些「隔靴搔癢」的立法行為,讓我們把它看成一種政治表演吧,並不忘揶揄一句:看來,立法院很急於在午餐前解決所有國家大事,或許他們的午餐比台灣的未來更加重要呢?

(作者是國會助理 此為筆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