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 在歷史陰影裡走出新歷史

李敏勇

二○○六年八月十五日,二戰終戰六十一年的時際,南韓和北朝鮮在慶祝光復和獨立紀念日;日本在省思戰敗六十一年。與南韓和北朝鮮分裂前的朝鮮同樣被日本殖民統治過的台灣,這一天彷彿是歷史不存在的日子。紛紛擾擾的政局顯現在推翻現任總統的新一波浪潮上,這是繼泛中國國民黨罷扁後,接著一些學界人士呼籲阿扁總統下台行動,以施明德掛名的倒扁行動。革命的口號甚至被廉價地呼喊著。

這時際,我想起二戰終戰五十年(一九九五)發表的一首詩〈被遺忘的歷史〉,一些行句浮現出來:「終戰的日子/在歡樂中我們徬徨/忘了註銷殖民地戳記/它持續了我們暗澹的歷史」。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到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在無政府的狀況中保持著秩序與安定。沒有宣布獨立,等待「祖國」接收,而在外來政權的文化與歷史詮釋下,十月二十五日的接收日成為台灣光復節。有秩序與安定的日子反而因為「中華民國」設置「台灣行政長官官署」的統治而改變了,大約過了十六個月的一九四七年二月底就發生二二八事件。日治時期養成的台灣知識份子文化人,許許多多慘死於事件後的肅殺裡。從歡迎祖國到被祖國烙印悲慘的印記,歷史被壓抑在戒嚴統治的陰影裡。

歷史殘餘綁架台灣命運

外來統治的祖國概念,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大陸易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分別成為敵對競逐的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標榜自由中國的國民黨中國在台灣對抗著被喻為不自由中國的共產黨中國。國共的鬥爭因國民黨中國挾持了接收的台灣而未因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共產黨中國取代國民黨中國而結束,歷史的殘餘綁架著台灣的命運。一九七一年,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寧失聯合國一般會員國地位而不欲台灣存有國家條件,演變成台灣即使民主改革也未能正常化國家條件,台灣的國家主權糾葛在台灣與中國的主權和民權的桎梏中,認同問題的無法解決更使一個具有國家實質條件的台灣無法建構成在地生活者真正的共同體。

從前,國民黨中國挾持台灣人與共產黨中國對峙,但國民黨中國自己喪失國際法理的國家條件。在民主改革推進的政黨輪替執政,即使仍供奉「中華民國」,但卻發展出國民黨中國與共產黨中國以「一中」共同對峙台灣主體性國家條件的逆反現象。仍供奉「中華民國」的民進黨政府因為政權取代,無法脫出「中華民國」的困境,執政的六年來,承襲了國民黨執政的格局,甚至被批評為比國民黨更像國民黨。其實,某種程度是國民黨復辟、反撲力量的過度批評。

雖然如此,阿扁總統和民進黨政府未能積極實踐改變國民黨統治的形貌,仍然應受到批評。相對於半世紀多的國民黨統治,六年的民進黨統治似乎顯得無能為力。但從國民黨統治到民進黨統治應是歷史的正向進程,批評民進黨執政應該在於民進黨未能積極完成什麼,是不夠好的問題;而批評國民黨統治則是破壞了什麼的歷史,是多麼不當的問題。

國民黨罪責仍多被掩蓋

一些有良心的知識份子文化人甚至社運人士對於阿扁總統和民進黨政府的批評,原本是放在批評民進黨與批評國民黨的廣泛的政治批評。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批評後來只被放大在對民進黨的批評,而被誤導為國民黨是相對於民進黨的正面一方,忽略了轉型期正義無作為而仍大多被掩蓋的國民黨罪責。台灣人的自我批評,支持民進黨者的自我批評,相對於支持國民黨者的一味對外批評,反映了族群意識中極為不同的分野。在比例原則極為不當的狀況下,二○○○年以來進步不多的政治被誤為相當落後,影響了台灣住民自我重建國家的意願和信念。

台灣的問題是國民黨積累的問題,政治改革不能倒退回積累問題的國民黨去處理。特別是國民黨的台灣國家定位,以及國民黨包括黨產、清廉度等種種問題都顯示嚴重負面性。對阿扁總統以及民進黨政府的批評是必須的,但課題的把握應該在於更積極地要求重建國家,而非促使台灣的國家治理回返到國民黨的錯誤想像上。

阿扁總統和民進黨政府無法真正展現執政的新格局,是因為過分遷就殖民體制,過分模仿國民黨政治作為,缺乏民主和進步的積極形貌。在台灣政黨普遍囿於族群集結下,民主論的自由意識和進步論的社會意識在民進黨也沒有顯現。民進黨近期的解散派系論,如發展為民主派和進步派,分別對台灣的主權和社會權擔負更積極的角色,或可與國民黨積極區分,重新拾回支持者的信心。甚至召喚更多不同族群的人們|不要忘了,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統治,有許許多多所謂的外省族群也是國民黨統治的受害者,沒有理由不能共同在台灣建構一個新的國家。

推動基本法走出歷史糾葛

當民進黨人包括施明德,當支持政治改革的人士包括不同族群、不同社會條件的知識份子文化人市民們,以阿扁總統作為對象,以批扁反扁倒扁作為口號,在民主化的時代進行著擬似革命時,也許李登輝前總統的台灣主體性國家條件能夠成為公約數。那麼,也許阿扁總統何妨朝向「台灣基本法」的憲法建構,推動仿前兩德時代的「基本法」,讓意識上的台灣人和尚未意識為台灣人的二戰後移入住民共同在「台灣基本法」的條件下,先取得台灣的國家條件,發展更健全的民主機制,並保留以民主條件處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走出殘餘歷史的「中華民國」體制。讓歷史因緣際會於不同時期來到台灣這個島嶼的人們與台灣原住民一起建構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自由、民主國家,以徹底走出殘餘歷史的夢魘與糾葛。

若「台灣基本法」的憲法建構,獲得人民支持,阿扁總統也不必等到二○○八年任期結束才卸任,可於「台灣基本法」實施,選出新總統組成新政府後,締造光榮離職的歷史地位。台灣的新歷史必須走出歷史陰影,對阿扁總統和民進黨執政的批評不是倒退回去國民黨的殖民體制,而應該是積極向前再向前,朝向這現代意義的民主進步國家開拓新願景!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