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誠正中學少年 不要標籤

■施奕暉

針對國二少女性侵害命案,有媒體將矛頭指向「誠正中學」,認為輔導無能、矯治無效;這論點不僅對該校輔導工作者不公,而且以偏概全,更是對所有誠正中學少年貼上負面標籤的不當做法。

兇嫌劉姓少年曾就讀的誠正中學,是政府依據「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於新竹設立。該校雖隸屬法務部,但就教育實施事項則受教育部督導,為一兼具行刑矯治及學校教育的創新機構。校方以人格輔導、品德教育及知識技能傳授為總體目標,目的在使受感化教育的十八歲以下少年及兒童,經由學校教導訓育,矯正少年不良習性,促使其改過自新,適應社會生活。

誠正中學以導師、教導員共同經營班級,並以專任輔導老師協同專業輔導,兼顧犯罪矯治管理及學校教育輔導雙重功能。成立五年半來,教育少年近千名,輔導成功、繼續升學貢獻社會的案例,不知凡幾。肩負社會教育職責的媒體,未能了解肯定誠正中學的成效,卻僅以劉姓少年這樣一個特殊不幸的案例,全盤否定學校的努力與奉獻,這標籤可說是貼上容易取下難。

矯治機構無論其性質也無論其資源及專業如何優良,其輔導服務能力,都必有其極限。受處遇少年,無論在收容期間或離校後,其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與校內教育是否能協調配合,在在都影響著整體矯治教育活動的成敗。誠正中學提供給劉姓少年的,絕不比其他輔導成功的少年少,但那位從未給予關懷的父親與少年離校後薄弱的支持系統,卻是使這位曾觸法少年,再度步入犯罪淵藪的致命原因。

我們承認,現行少年矯治機構,有許多可加以改善的空間,但從這事件裡,我們除了看到死者的冤枉早逝、被害家屬的憤恨不平與媒體對少年惡行的筆誅墨伐外,難道非要把誠正中學的付出與績效一筆勾銷嗎?如果少年矯治單位所承受的,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命運,那試問還有多少熱情能被投入到這個領域?有多少少年被貼上這負面標籤後,能再勉力走出這段坎坷?如果我們仍願意去救這些少年,我們就必須更審慎地思考這些問題。(作者施奕暉╱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