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繼續「脫鉤」才能「去風險」

賴清德總統當選人即將就職,兩岸經貿的走向備受關注。近日有幾項數據,可以作為參考的依據。一,今年前四個月,台灣對中國(含香港)出口比率下降到至三十.七%,接近二○○二年前四個月創下的三十.五% ,為二十二年新低。二,去年台商赴中國的投資金額,創下歷史新低紀錄。台商對中國投資佔我海外投資總額的比率,已從二○一○年的八十三.八%,降至二○二三年十一.四%。另外,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一季金控海外曝險二十七.三八兆元,創統計以來最高;但對中國曝險占比則降至歷年新低的八.一%。凡此,印證小英政府降低對中國經貿依賴的顯著成果。

台商西進中國是過去兩岸經貿模式的主軸,雖然造成表面上的榮景,但因特殊的三角貿易模式,使得台商的利潤、促成的薪資成長、就業人口,有利於中國遠大於台灣。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在二○二○年,曾創下四十三.九%的高峰;中國也曾是台灣對外投資的主要對象,曾創下對外投資占比的八成五;而台灣金融業亦曾掀起西進風,陶醉在對台商與「世界工廠」大作放貸業務的美夢之中。但是,在美中爆發貿易戰,對抗日益激化之後,台灣選擇加入美國隊,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乃成為自保的必然作為。尤有甚者,中國是專制極權國家,凡事政治掛帥,並沒有「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市場機制,對於其併吞對象的台灣,高經貿依存度更是「以商逼政」的武器。因此,本為正常的經貿往來,都會成為中國脅迫台灣的手段。在此情況下,台灣出口中國比重達到四成多,絕大多數對外投資流向中國,金融業大舉在中國進行放貸,可用一句話貼切形容,令人「毛骨悚然」。

事實上,台灣對中經貿的高度依賴已成為中國脅迫台灣的籌碼。中國動輒禁止台灣農漁產品輸入,放話廢除ECFA、或是取消早收清單優惠,都成為其懲罰具「台獨傾向」的小英政府之武器。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國觀光客是否放行來台,竟然也成為中國對台是否釋出善意的指標。幸而,ECFA涉及的石化等產業,近年在中國大規模量產下,陷入經營困境,幾乎無利可圖,且占我出口比例日益降低,有效降低ECFA一旦廢止的衝擊。另外,中國一再封殺我農漁產品,造成我相關業者的嚴重損失,但危機就是轉機,促成了我外銷多元化,已有卓著成效,降低了對中國這種非常規市場的依賴。這些年中共的經濟脅迫作法已被看破手腳,唯有脫離它的掌控,才能促成台灣農漁產品產銷的正常化。至於觀光客議題,正常的機制是由觀光客的個人意志決定,不是由國家操控。但自由旅行的概念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加上人口優勢,觀光客竟成為執行國家意志的籌碼。因此,它完全無視台灣人去中國的人數遠遠超過中國來台,實際上一旦恢復兩岸觀光客自由行,中國受惠更是多於台灣,竟然把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當作皇恩浩蕩,甚至藍營前往中國輸誠,也只獲得開放福建至馬祖觀光的奈米級利多。遑論即使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由於中客在台旅遊,中國企業早已建立一條龍服務,大部分利益勢必回流中國,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中國開放兩岸旅遊,台灣受惠有限。故而,對於中國是否開放觀光客來台,台灣應堅持對等立場,來者歡迎,不來亦無須強求,不能具有統戰的政治目的,才是對待中國的正確方法。

坦言之,賴清德當選,民進黨繼續執政,中共早已定性為「台獨」,兩岸關係要有「春暖花開」的可能性似乎不高。況且,中國在習近平修改憲法,意圖終生執政下,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是其執政正當性的依據,因此在經濟陷入困境,戰狼外交激怒自由陣營,美國對抗中國的意志更形強大之下,「武統台灣」成為習近平的歷史使命。但另一方面,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則愈來愈強,普遍不願接受中共統治。如此一來,中共勢必強化對台施壓的規模與力道。在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旗下,在東海對抗日本、在台海擾亂台灣,於南海則挑釁菲律賓等南海諸國,已使中國變成世界動盪的根源。在此形勢下,中共軍機艦擾台,踰越台海中線,在金門周遭海域冒進,似乎將是賴執政下的日常。

總之,在中共不放棄併台野心下,欲建立正常的兩岸互動,無異痴人說夢話;而美中對抗的基調,無論拜登或川普當選,都不會改變。其實,自由陣營與邪惡軸心的抗衡,並不只有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對抗獨裁極權,更涉及生存所賴的經濟矛盾。美國近日不斷抨擊中國輸出過剩產能,將會重創先進國家的製造業;而中國大力補貼特定國內產業,已造成產業生態血流成河。當前中國大舉傾銷電動車,企圖以不正當的補貼改寫全球產業版圖,已是歐、美、日與中國之間難以化解的矛盾。未來先進經濟體勢必更加強調與中國「脫鉤」,以達成「去風險」。反觀台灣,小英已在脫鉤與去風險繳出漂亮成績,賴清德也須往這個方向前進,才能確保台灣永續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