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美、日顧家 反擊山寨中國

◎ 李武忠

剛從中國考察回台的友人抱怨,兩岸雖已簽定「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但中國販賣山寨版台灣產品(包括農產品)依舊猖獗。

中國「山寨經濟」盛行早已不是新聞,連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上假冒偽劣產品同樣橫行(六十二.七五%是山寨假貨)。估計全球仿冒品、盜版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一兆多美元,其中七十%的仿冒品來自中國,成為中國國際形象的重大陰影。
 淘寶網。(資料照,記者張存薇攝)

美國政府即曾向世貿組織遞交爭端解決申請書,控訴中國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力,盜版和仿冒品氾濫;日本財務省最近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二○一四年日本查扣「侵害知識產權物品」仿冒品超過三萬宗,主要來自中國(佔九十二%),香港(佔四.三%),韓國(佔一.三%),其他佔二.二%。這些被查扣的仿冒品,若以正品價格流通的話,估計將造成一八○億日圓的經濟損失;不僅如此,包括嬰幼兒背帶、學步車、照相機電池、奶粉等假貨,在實際使用上更會對消費者造成很大的安全風險。

為阻止假名牌等仿冒品流入日本,日本政府已從受害企業廣泛收集仿冒品的辨別方法等資訊,強化海關的入境檢查,並將企業提出海關取締查扣仿冒品申請的有效期限,從兩年延長至四年,以提高廠商申請意願。

同樣的,台灣進口仿冒品八十四%來自中國、香港與澳門,主要種類為面膜、衣服、機械零件、皮製品、手機,由於政府把關不嚴,引發業者及消費者的抱怨更多。

由於仿冒太過猖獗,部分國際品牌大廠甚至因而撤出中國,其他廠商也自發性地組織起來,共同反制仿冒行為。

在農產品方面,鑑於台灣耕地面積以及農產品產量有限,未來農產品行銷中國,應以高品質、具獨特性為主,主攻高消費族群,提高模仿難度,或許也是面對中國山寨盛行的方法之一。

(作者為農經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