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鬥爭與安定

■ 張維嘉

親綠學者以道德訴求要陳總統下台,某些報紙持續刊登這些學者的觀點,本人最先要問的是,總統的操守已經出了問題嗎?證據呢?或許我們該冷靜思考,是不是再等一下,等明確點,等有公權力的司法證據再齊全一點,再做進一步判斷;因為,編出「兩顆子彈」故事的人,正是這一批人,做相同的事(逼扁下台),這些立場再鮮明不過的政客、媒體,藉不同的「故事」做相同的事;跟著他們起舞,不但危險,搞不好那些人正躲在背後嘲笑「親綠」學者的「天真浪漫」與「正義與道德」。

至於,道德原則是否超越法律責任,見仁見智,但相信學者們很清楚,政治的本質是「力」,道德訴求雖可透過民主機制或者群眾運動來檢測正當性,但無法用「道德勸說」來達成目的,其中,政治安定的考量成份最大,權力者如此,人民也是如此。

誠然,「政治安定」常成為許多獨裁統治者或專制政權拒絕民主及改革的藉口,信手拈來如台灣的蔣介石父子、印尼蘇哈托、菲律賓馬可士、智利皮諾契將軍、中國自毛澤東以降到鄧小平、江澤民乃至當今掌權的胡錦濤,莫不高舉安定大旗,專制政權將「安定」工具化,是用來打擊「敵人」、「破壞份子」的武器。

然而,民主國家的「安定」不同,民主國家的政治安定主要是考量多元社會,人民權利意識高漲,極易造成社會動盪不安而設計的。政治安定的目標有四,第一是安定民心,讓各行各業得以伸展;第二,發展經濟,增加人民的財富;第三,提供憲政正常運作的條件;第四,遏止反動復辟勢力企圖顛覆民主體制的可能野心。

台灣現在的憲法也有相關「政治安定」條款,包括(一)罷免案的高難度與高門檻;(二)除內亂、外患罪外,總統不受刑事追訴;(三)總統任期制,每任期為四年。

基於政治安定的必要性,以道德訴求總統下台,顯然正當性不足。面對政客惡質爆料、媒體指揮辦案、私設刑堂謀殺人格,一般成熟社會不可想像的異象,全都在台灣上演,而且像連續劇般沒完沒了;有人認為台灣還處於「民主幼兒期」,或許部分正確,但真實面目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鬥爭。

政治安定是當前台灣人民最起碼的期盼,我們當然期盼陳總統力行他的承諾,也請大家冷靜下來,請總統靜下來!期盼學者繼續以道德訴求,監督扁政府,但有更重要的事業正在等待你們:請督促修正這部製造動盪不安、阻礙憲政運作的憲法。它,正是台灣許許多多政治不安定的根源,可能顛覆民主的反動復辟勢力的溫床。

(作者為民進黨新潮流前總幹事、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