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面對一片質疑,《外交政策》公布採訪錄音檔,原來柯文哲是說:「被殖民越久,果然越高級,滿丟臉的。」但事情還未明朗,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便痛批,「殖民進步論」是「為被殖民唱讚歌」。台灣藍營、統媒的論調,基本上也不出這個中心點。中國網民所謂的:「唯有不斷壯大我們的實力,才能看得住這個一心向外的婊子。」恐怕才是他們赤裸裸的想法吧。發此論者,完全不顧台灣無法自主的悲情,他們批判日本殖民台灣,痛罵皇民,卻不反省「同屬一個中國」、「同屬炎黃子孫」,對台灣何等粗暴。
台灣的歷史,大部分是被統治的歷史。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相繼統治台灣的一部分。鄭成功集團則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建立漢人為主的政權。最後,大清帝國消滅鄭氏,併吞台灣。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台灣依「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終結,日本向盟國投降。一九五二年雙方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生效,日本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在此之前,蔣介石政權流亡台灣,民主陣營因圍堵共黨擴張,默認「中華民國來台灣」。直到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由台澎金馬二千三百萬人決定自己的領導人。
反觀中國,近代受帝國主義侵略,至今民族主義還是當權者的權力春藥,只要調動反日、反美、反英的措辭,受屈辱的民族記憶便泉湧而出,一致對外於是轉移了內部矛盾。諷刺的是,多數當權者,嘴巴反外,行動媚外,子女往帝國主義國家送,連貪贓枉法所得,也往帝國主義國家藏。可見,反帝反殖民,不過是他們在國內壟斷權力的工具。他們之所以高調反帝反殖民,不時在歷史傷口抹鹽巴,無非是遮掩自己在國內「對內殖民」的事實。今天,「新中國」依舊與被侵略、被殖民時代的「舊中國」類似,還是專制、獨裁、封建、人治,有待真正的解放。
台灣則早已走上民主的不歸路了,只是,人民擁有選舉權,卻未完全當家做主,制憲、公投、罷免、自決還受壓制,「主權在民」,尚未成功。幸好,越來越多台灣人民覺悟到,未來的歷史必須從台灣的主體性出發。過去的被統治、被殖民經驗,酸甜苦辣,都已經是過去式,仇恨與緬懷都不是正確的態度。負面的嚴格批判,正面的批判繼承,才是健康的態度。這次的口水戰雙方,各護其短,也各曝其短,因為兩者都淪為歷史的俘虜,沒有看透歷史積澱是無法取消的,我們能做的該做的是:點明一條自主走向未來的路,建構台灣人民的主體性;而同有被殖民經驗的國家,更應該以互為主體的關係體諒互助。
回顧過去,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都有其包括霸權與利益的意圖,絕非慈善家。如果有所謂的「殖民進步論」,也不是殖民主義者的主觀善意,而是客觀甚至意外的產物。台灣、香港、新加坡可能是幸運的例子,更多不幸的殖民地,資源被掠奪、掏空,傳統價值、權力結構、文化脈絡遭到顛覆,之後淪為一蹶不振的第三世界國家,貽禍至今。柯文哲應該要見識到這一點,不能浪漫想像。至於,香港在殖民時代,成為繁榮的東方之珠,一九九七年「回歸祖國」後卻每況愈下。附和中國「為被殖民唱讚歌」之論者,是不是應該先照照鏡子?
柯文哲的殖民問答,主要不在說錯甚麼,因為公布的錄音檔,也沒有甚麼大問題。他的缺失反倒是出在沒有把話說完整,也就是,因為被殖民幸運獲得進步的國家,應該善用先人付出代價換來的資產,追求主體性的未來,這是歷史唯一的救贖。而很多批評者,由於對殖民者尤其是日本的仇恨情緒,不容任何美化之言,但自己卻忙著為中國併吞台灣鋪路,不惜讓台灣重蹈被殖民的覆轍。這些今之古人的認識盲點,有待新青年、新公民來澄清。從太陽花學運來看,或許,對殖民得失既不緬懷也不仇恨的新一代,更能展現主體自信來超越此一歷史課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