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蘇揆應以實際行動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打拚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經續會報告,引發與會人士強烈質疑行政院在部分兩岸政策的鬆綁,此一事件被媒體形容為「蘇修路線」遭到圍剿。蘇揆則藉著昨天的記者會澄清並未在中常會遭到黨內同志圍剿,蘇修是媒體用語。他並且重申從沒有講過要開放,他的態度很清楚,經續會有共識的部分,全力執行貫徹,沒有共識的部分,繼續溝通;解除企業赴中投資百分之四十上限,是沒有共識的,並非他的態度一天之內改變。

誠然,「圍剿」一詞或有過度渲染之虞,然而在常會中,包括副總統呂秀蓮、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黨主席游錫堃、與南部地方首長不約而同表達對行政院兩岸政策走向的質疑與憂心,顯見黨內精英對於行政院逐漸背離本土路線的趨勢,再也無法掩飾內心的焦慮,必須挺身直言,讓行政系統知所節制,迷途知返。其實,何止黨內出現強大的反對聲浪,台聯在經續會上退席抗議,以及南社等本土社團發表聲明,要求在對中經貿開放政策方面,蘇內閣必須自我節制,在在反映出社會普遍存在的疑慮。因此,蘇揆適時澄清外界的誤解,確為必要的舉措。

蘇揆表示,仍堅守陳總統的「積極管理」政策理念,相信可以使多數國人放下心中的大石。不過,我們必須坦率指出,泛藍媒體之所以創造出蘇修路線的名詞,而且還能風行一時,幾乎與蘇揆本人劃上等號,其中固有挑撥分化本土陣營的不良動機,然而也是行政院日前在兩岸政策似乎出現一些鬆動的跡象,使藍營有可乘之機,刻意鼓吹蘇修路線,企圖撼動本土路線。

不可諱言的,台灣內部分為親中與本土兩個對立陣營︰一則主張向中國全面傾斜與開放,視中國市場為台灣未來希望所繫;一則堅守台灣優先與本土路線,推動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藉以鞏固本土價值與台灣主體意識。這兩個陣營對台灣前途的思考截然不同,有心人士將本土路線貼上基本教義派的標籤,意味以意識形態決定經濟事務,而將親中派描繪為務實派,似乎這些人才是理性思量兩岸關係。然而恰恰相反,兩岸經濟攸關台灣生存絕續,因此本土陣營從確保台灣生存發展的角度,未受中國市場的神話所迷惑,才是真正的務實派;而親中派對中國一廂情願,甚至情有獨鍾,投懷送抱,無視中國對台灣生存的威脅,且台灣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減少,稅收銳減,造成經濟衰退,這才是如假包換的基本教義派。

探究本土與親中陣營在本質上的不同,便可了解雙方的對立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因此當本土政治人物受到親中媒體青睞,掌聲與讚美不絕於耳時,絕不是一件好事。本土政治人物如果堅守台灣優先的原則,以台灣興亡為己任,絕對不可能得到親中媒體的歡呼,反之,當親中媒體將本土政治人物捧為英雄時,則不是想利用他來反扁,就是想迷惑其人背離本土路線。故而,所謂的蘇修路線,並非親中媒體對蘇揆的肯定,而是不懷好心的「蜘蛛女之吻」,幸而蘇揆也了解親中媒體的不良居心,與蘇修路線的負面效應。既然如此,蘇揆不僅應在口頭上重申堅守「積極管理」政策理念,更應該以實際行動落實本土路線,方可化解外界的疑慮,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