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資料照)
二○一五年伊始,吾人在此回顧全球與台灣的經濟形勢,並探討未來的挑戰與展望。總的來說,去年的金融市場,商品行情普遍下挫,原油價格腰斬,但多數國家股市則創出佳績,尤其美德等先進經濟體的股市頻創新高,更具有特殊意涵;反觀實體經濟方面,則呈現美國獨強,歐、日、中疲軟的現象,並出現了希臘、俄羅斯的變數。而台灣股市則創下歷年封關之最,GDP上修,失業問題則有小幅改善,但病徵在向中傾斜的產業結構與投資不足,必須全盤翻轉,才能脫胎換骨,找出新出路。
去年全球經濟出現兩個亮點︰美國經濟復甦與原油價格崩跌。這兩個因素仍將成為今年全球經濟向上提升的主要動力。首先,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其對貨品與服務之需求,一直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成長的源頭。去年,美國終於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不但停止購債,不再推動貨幣寬鬆,今年中更將升息,而公布的去年第三季GDP上修至五%,在在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力道。在歐盟中只有德國經濟尚可,其他陷入停滯狀態,而希臘債信危機再現;中國則處於產業轉型的瓶頸,兩位數成長不復可見,力求「保七」;日本也安倍三箭盡出,到了能否回春的關鍵。此際美國經濟固然獨走,但其龐大的經濟能量,仍足以挺住全球經濟,為歐盟、日本、中國接續而來的貨幣寬鬆政策爭取更多發酵的時間。換言之,美國經濟今年若能強勁成長,對全球經濟皆為好事一樁。
其次,去年國際原油價格重挫,西德州下跌四十六%,布蘭特跌四十八%。部分人士認為油價下跌將使部分根底較淺的產油國之財政崩潰,例如俄羅斯、委內瑞拉,與中東一些戰亂頻仍的國家,可能掀起地緣政治風險。尤其,俄羅斯約有四成的GDP與石油產業有關,財政亦靠油品收入支撐,並且發行了許多債券,一旦財政破產,恐將造成世界金融市場的動盪,乃是眾所關注的黑天鵝事件。縱使如此,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是利大於弊,對於能源大量仰賴進口的日本、中國、台灣都是正面因素。而且,此次油價下跌,並非需求不足,而是產油國增加供給,以及頁岩油的量產,以致供過於求;另外則有政治陰謀論之說︰一說,美歐等西方國家利用油價下跌加大制裁俄羅斯的力道;但也有一說指出,OPEC刻意壓低油價,迫使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停產,讓自己成為最後的贏家。但無論何種說法,均顯示此次油價崩跌並非經濟疲軟,需求不足之故,是以油價下跌應可助長全球經濟的成長。
由以上分析,台灣今年的經濟發展顯然處於相對樂觀的格局。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從去年起外銷訂單迭創新高,失業率降到四%以下,而GDP則接近四%,經濟數據確實有改善的跡象。然而,台灣的問題在於基本面,亦即產業、資金、人才與技術外流中國所形成的單向傾斜現象,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桎梏。此種結構性問題未解,任何的經濟表現,都只是隨著世界經濟水漲船高的假象,並非台灣經濟真正的救贖。事實上,除了經濟向中國傾斜,台灣本身投資不足現象亦日益嚴重。公共投資因政府財政拮据,並且不願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支出,例如年金與十八%優惠存款,於是稅收像是掉入黑洞,根本無進行公共建設的多餘資金。易言之,政府固然以加稅來開源,卻不節流,則財政包袱依然存在,何來餘力推動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
總之,台灣經濟向中傾斜的結果︰一,產業大都停留在代工層次,無法進行技術提升與創新;二,經濟命脈為敵對國家所掌握,進而影響到政治,造成以商逼政;三,兩岸貿易利益都歸屬於少數政商買辦集團,激化台灣社會的矛盾與對立。這些已形成台灣經濟的慢性病,但馬總統在元旦演說中卻未有任何反省與檢討,仍然認為此乃正確的方向。所以,台灣今年經濟情勢固然樂觀,但馬總統傾中的兩岸經貿政策卻是最大的隱憂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