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海洋國家的新春聯

■周益忠

已經二十一世紀了,不過時代的腳步再怎麼飛快,卻阻擋不了人們對於舊傳統的習以為常。比如照樣過舊曆年,與元宵、端午、中元、中秋等等,一切都不能免俗,這原本無可厚非,正如在南美洲或者紐澳地區的白種人後裔照樣要在酷熱的十二月過耶誕節,縱然少了白雪紛飛的裝飾,節日照樣要慶祝,因為這就是傳統。所以雖有人認為與國際接軌,宜用新曆年,但是大家習慣還是過所謂的春節。而在這新桃換舊符 - 春聯的裝飾門面下,更顯現出年節的喜氣洋洋。

這些觸目所及的春聯不外: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財如曉日騰雲起,利似春潮帶雨來等等個人家庭福運與財利的期待。或而先前一些所謂名士自作,只一味迎合當時統治者重光禹甸、再造河山的春秋大夢。因而所撰不外:「樂歲莫忘猶在莒,迎春殷望早收京」、「一片韶光開景運,八方風雨會中原」甚至「處處旌旗揮漢塞,家家簫管沸瀛州」、「海宇同歌開國頌,聲威宜復舊家邦」等等金庸小說下慕容復的復國大夢;要不就是「一轉陽和新宇宙,重逢春色舊乾坤」、「山河鞏固千春艷,日月昭回一氣新」只成統治者自欺欺人編織神話的樣本。

於今之計,當以此二十一世紀海洋文化為根本;考慮台灣目前的政經文化環境或與世界接軌、永續發展寫出新春聯。譬若「欲續藍天於後代,要留綠意在人間」,不但與環保問題相關,也可給朝野雙方省思;而諸如「芋頭根著人人慶,番薯心開歲歲和」、「多元文化台灣島,五族共和理想邦」等有其族群融合、根留台灣的意義;也可改舊作為「門迎藍綠紫橙客,戶納原新閩客人」、「一元復始水蓮配,萬象回春橘綠和」或「用心統獨不須急,放眼海洋細考量」、「正名慶洽時方至,憲法開新春更長」等等只要能激勵人心,化危機為轉機都可,讓飽驚本土的政爭地震與全球化海嘯席捲的同胞可感受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契機。

當然實際寫作時,也要能融入此佳節氣息;為求方便,也可不須字斟句酌、講求平仄,但句末仄放平收的安排還是需要的,除了平仄的講求可讓台灣的閩客族群更重視母語,瞭解自己母語之美外,且因為仄聲的仄字代表不平,放在上半聯意味過程的坎坷艱困;平聲代表平和,放在下半聯象徵結局的圓滿和諧,有著多難興邦,苦盡甘來的意味。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撲鼻的花香,我台灣人唯有勇敢的冒險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才能為子孫留下一片安樂和平的淨土。因此,所有關心台灣前途想開創新局的人,一起來撰寫新春聯吧!

(作者周益忠╱彰化師大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