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行政團隊要為台灣經濟是否邁向災難負最大責任

由行政院主辦的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昨天結束。一項旨在凝聚經濟共識的大型會議,儘管達成不少共同意見,也有人肯定,仍出現參與的政黨及環保團體退場抗議,也有產業團體表示失望及不滿。就此而言,足以顯示這是失敗的會議,而主辦單位顯然要為此負最大責任。

經續會去年十一月由陳總統首先倡議,今年三月由行政院定案,籌辦以來開過各種大大小小會議,惟就會議形式及實質內容而言,經續會都未能名實相副,為台灣經濟找出永續發展之道。尤其昨天的全體會議先後出現參與者退場的場面,其咎在於行政院對議事規則不尊重。按經續會規則,有代表達成共識的共同意見及未獲共識的其他意見,引起爭議的放寬企業投資中國為淨值四成規定,原在兩岸分組會議遭刪除,卻於全體會議討論財金議題時另起爐灶而敗部復活,列入其他意見。行政院非但毫不顧忌對中國經貿政策敏感性,在有問題的議事程序情況下把此案強行過關,主管官員復大剌剌強調列入其他意見者,係屬行政裁量權範圍,行政院仍將自行推動,負最後決策責任。此一說法,不但無視議事規則,模糊了共識與非共識差異,亦與陳總統於全體會議開幕講話不合。陳總統當時強調,未列為共同意見者,仍有進一步討論及協商空間;其言下之意,要爭取成為共識,方可能化為政策,付諸實施。

行政院與陳總統不同調,在某種程度坐實外界所謂「蘇修路線」,唯一參與經續會的反對黨台聯因此指會議為「騙局」而退出,也凸顯了行政團隊念茲在茲的,似乎仍是進一步放寬對中國經貿政策。經續會經此窄化,其終於墜入外界在會前所譏諷的「經開會」,即只重「經濟」對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會議」,乃不幸幾成事實;而與會的教授立委王塗發以「褪去綠色、擁抱財團、悖離本土、前進中國」十六字概括,實極貼切。所幸在包括台聯立委及許多專家學者鍥而不捨地堅持之下,經續會若干「大膽西進」的主張,方未能明目張膽地全部過關。

行政團隊在經續會如此明顯急於鬆綁對中國經貿政策,其實只是「看報治國」的又一例。無視中國矢志併吞台灣的陽謀,是統派政媒勢力一貫的行徑及論調,主政者若不能堅持台灣主體性,就不免被牽著鼻子走,而於中國政策出現反覆。這次經續會既以經濟議題為主,台灣不少有錢人利令智昏,只見個體利益而無視整體公義,這種數月前已見諸國共論壇商人競相與胡錦濤握手的場面,這次經續會自成其向政府施壓的最佳場合。從而,在政媒商聯手形成的排山倒海壓力之中,儘管民調顯示長期以來有七成民眾贊成限制對中國投資、三分之二認為直航應有條件,多數民意畢竟是沈默的,與喧囂的政媒商少數相較,主政者除非心有定見,以民意為施政依歸,乃為喧囂者所挾持。何況,經續會的代表,並非經濟社會的具體縮影,代表性既有問題,自難反映全民福祉。

除了悖離民意,經續會許多論調也不符常識。當前台海兩岸經貿往來,基本問題是台灣的國內投資太少,去中國投資太多,台灣經濟需要永續發展,這種把雞蛋放在敵對籃子的偏差投資現狀必須明顯改變,否則必陷整體經濟於險境,經續會其他眾多結論亦將淪為空談。尤其五年前的經濟發展諮詢會議以來,台灣經濟不論從對外投資及貿易比重觀之,向中國傾斜極為嚴重,整體經濟鎖在中國至為明顯。經續會探討兩岸經貿,應就經發會以來「積極開放、無效管理」的惡果進行匡正,方適合再談開放。而行政部門無可旁貸的責任,是就這些年來西進政策導致的國家安全、偷渡、以商逼政、經濟制裁、台商間諜等外部負面效應,提出確實評估及具體因應措施。經續會在此毫無著墨,而行政團隊猶宣稱雖無共識,亦將自行推動。果真如此,經續會的結束,儘管主其事者宣稱將是台灣經濟邁向更繁榮的起跑點;我們卻不免擔心,更可能是台灣經濟邁向災難的開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