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搭便車,積極參與ITA擴大談判

◎ 洪財隆

ITA(資訊科技協定)是WTO架構下,針對電子通訊產品免關稅的一種部門別自由化協定,這次談判更議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產品範圍也從以往側重中間產品,擴大到消費性電子產品與電腦軟體,甚至包括衛星導航(GPS)和新世代半導體,所規範產品的金額保守估計超過一兆美元。對也是IT大國的台灣來說,ITA的成局與否,自然事關重大,但台灣對ITA的擴大談判究竟應採取何種立場,對產業發展和對外經貿關係的營造比較有利,這裡謹提供些思考角度就教各方。

ITA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並不要求所有會員簽署,但採「最惠國待遇」原則,即使沒簽約的國家,其資通產品進入ITA成員國家時,也一樣享有免關稅。但為了減緩因此產生的「搭便車問題」,ITA一開始就被主導者美國要求,必須涵蓋全球資通產值相當高的比例(以往是九成)國家加入之後,才能生效。無論是從產業發展或國際合作的角度來看,台灣都沒有本錢「搭便車」,積極參與才是正道。

首先必須指出,事先盡力爭取更多的台灣電子通訊產品列入ITA擴大清單草案(必須符合至少八個成員支持,以及參與成員的該項產品貿易量佔全球貿易的50%以上這兩項條件),包括和南韓訴求相同的面板,以及台灣所要求的資通產品相關工具機,乃理所當然,但考量國際政經現實條件,擴大版ITA的延後生效或胎死腹中卻不符合我方利益。

主要理由在於,台灣的資通產品出口總值以去年為例大約有1400億美元,佔總出口高達四成以上,允為台灣經濟產業的重要支柱。而且同類產品進口金額大約只達出口總值的半數,整個部門的「貿易盈餘」更意味著資通產品確是台灣的貿易強項,所以ITA的擴大與進一步自由化,將有助於台灣的資通產品行銷全球各地。

更重要的是,主要因為中國杯葛等因素,很多重要的區域或雙邊FTA(自由貿易協定)都刻意忽略台灣,這一方面使得我們的企業在出口時往往面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例如必須報價更低才能取得或挽回原來訂單;另一方面,對國家整體而言,也逐漸形成被邊緣化的巨大壓力,誘迫台灣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這時,如果ITA所涵蓋的產品自由化範圍得以順利擴大,不僅能夠有效減緩台灣被區域主義風潮排擠的不利局面,同時也可以增加台灣社會處理ECFA後續問題的空間與籌碼,尤其是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包括要不要簽署,以及談判過程的議價能力。

至於南韓則因為已經和美國、歐盟、東協等重要市場簽有FTA,甚至和中國的FTA也指日可待,跟台灣的處境完全不能相比。南韓的有恃無恐,也解釋了這次為什麼這次在日內瓦的ITA談判,不惜卯上中國,甚至無視美中在今年APEC年會期間所達成的協議,堅持面板必須進入減稅清單,卻不必擔心ITA談判破裂的後遺症。

話說回來,中國扶植面板產業的企圖已經相當明確,不讓面板進入擴大清單幾可判定就是中方的談判紅線。等了18年的ITA擴大談判如果因此陷入僵局,的確是一大憾事,也不應是台灣所樂見。

(作者為民進黨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