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修憲時程重點六大建議

林濁水/前立法委員

毛治國接任閣揆,還沒有上台,朝野立委群起砲轟,處境維艱前所未有。國民黨立委丁守中痛批不求大破大立,「難道是只想做看守內閣,等著把政權過渡給民進黨?」大家罵得很痛快,問題是,如果彭淮南真的接了閣揆,就可以在國民黨社會信任盡失、黨又亂成一團,而時間只有短短一年出頭的條件下,組成大破大立的內閣而不至於淪為看守內閣嗎?

李登輝總統和陳長文律師都精準犀利地看穿了這一點,所以都主張馬總統辭總統職進行補選或改選。但是,我們仍然有比總統雙辭更值得做的,而又是李總統和陳律師都曾大力主張過的,那就是憲改。

在太陽花運動中公民憲政會議被提出後,固然國民黨方面恪於馬主席的立場,予以反對,而民進黨支持者也不少有疑慮的。但如今國民黨人士痛定思痛,贊成憲改者大幅增加;而選舉大勝,藍綠版圖大變動,也使民進黨原先對修憲擔心的人士有了重新思考的空間。

有一些支持民進黨的人士擔心內閣制是有基礎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依據過去的經驗,民進黨首長的選舉勝選比較有機會;相反的,不論是議員或國會,席次都大大地輸給國民黨,二○○○年到二○○八年的中央政府如此,地方政府也一向如此。

一九九八年,民進黨贏得十二席縣市長位子,但全都屬於議會少數的「朝小野大」局面。二○○一、○二年,縣市長七席,卻只有嘉義縣議員多於國民黨,但議長仍是國民黨籍;直到二○一○年,民進黨縣市長六席時,才多了一個台南市,和嘉義縣兩地議員多於國民黨,同時才第一次出現民進黨籍議長在台南市。

過去經驗固然如此,但這次選舉一舉打破了議員席次必輸的傳統,縣市長固然贏得十三席,而議會也有六個議員多過國民黨,如高市、南市、嘉義縣、雲林、宜蘭;最神奇的是新北市,竟倒過來讓國民黨第一次嘗到朝小野大的滋味。

有人擔心這次選舉民進黨議員大有斬獲是一時的現象,仍然沒有改變藍綠基本盤,這是錯的—事實上,這是長期版塊變動累積的成果:

一九九八,綠雖然縣市長得了十二席,但議員總得票率才十三%,國民黨五十二%,懸殊得不可思議;但是,此後每一次選舉,綠必上升,甚至縣市長大敗的二○○五年也一樣,上升到廿二%,二○○九年廿四%,今年更一舉上升到卅七%、贏過國民黨的卅六%,形成黃金交叉。至於無黨人士則由全盛時期的四十七%,和國民黨同步下滑到現在的廿%。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越是人口多的縣市,民進黨議員增加得更快。一百萬人口以上,佔總人口七十四%的新北、彰化等七個地方,民進黨議員以一八四勝過國民黨的一七五。

先改革選制 格局小

一則綠長藍退是迄今未變的趨勢,現已翻轉了基本盤,雙方至少是在勢均力敵的狀態,那麼國會永遠選輸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了。雖然有減半後金、馬等八席不公平的負擔,但是,這可從單一選區的大黨紅利上充分彌補,就如同縣市長民進黨只以四十七%比四十%選票贏國民黨,在席位上卻以十三比六得到超額紅利一樣。

現在憲改除了馬總統還沒表示意見外,幾乎是朝野和民眾都支持了,藉著這樣的機會,記取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憲法修得支離破碎的教訓,我們實在應該在政府體制上進行完整配套的修憲,這規模將比過去都大;那麼,會不會太大?有人擔心,於是就有先改革選制讓小黨有參政空間再說。這主張不只格局可能小了,不符合社會多數人期待,而且容易受大黨阻擋,表面容易反而更難。

如今就在完整配套修憲的前提下,對修憲時程和重點六大建議拋磚引玉如下:

一、捨棄增修條文的方式修憲,直接修改憲法本文;

二、修憲的範圍鎖定中央政府體制,第一章憲法總綱不動;

三、直選總統,但採取有如芬蘭或新加坡等國傾向內閣制的總理總統制;下下一屆立委席次二○○至三○○席,區域、不分區各半,採取並立制;

四、國會下會期中通過修憲案,公布半年,立委選舉時公投;

五、下屆國會二○一五年底選,總統二○一六年初分開選。下屆立委依舊選出一一三席、任期四年,原各黨總統候選人列名不分區名單第一名,讓民眾了解,選國會議員其實就是選政府領導人總理;

六、若公投通過修憲案,多數黨(或聯合而過半的大黨)不分區第一名進行組閣,多數黨並另推候選人參選二○一六總統選舉;如果修憲公投不通過,則仍依舊憲法,於二○一六年選出總統行使職權,任命閣揆。

無論如何,經兩位總統的實驗,這體制的改造不能再蹉跎下去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