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笨蛋,問題在薪水

▇ 林洽

反罷扁的所謂「本土政權保衛戰」大功告成之後,接著民進黨代表大會也在宣讀「維持本黨廉能價值、深化民主參與、實踐公民社會理想」的宣言後「勇敢承擔,向前走!」。問題是,民進黨到底要走向那裡?要把台灣、尤其是宣言裡沒提到的台灣經濟帶向那裡?

根據統計,國內受雇者平均薪資在過去五年以來,不論是大學畢業以上、高中畢業、或國中畢業以下,全部下降、無一階層倖免。若就薪資階級受害、農民叫苦對照經濟成長率幾乎年年正數的事實,可以推斷:經濟成長的好處大部份進了資本家口袋。

有人把這種獨厚資本家的經濟成長情勢,歸咎於全球化。這是錯誤的。在全球化之下,資本家相對於薪資階級利益而言,雖然較高,但是資本家利益的提高,並不必然以犧牲薪資階級為代價。正常的情況,應是資本家與薪資階級兩獲其利,只是幅度不同而已。事實上,資本與薪資階級兩獲其利,正是推動全球化的經濟理論基礎。即使連飽受詬病的美國薪資趨勢,也只是高中以下學歷者因初級製造業消失、國際外包、自動化取代而薪資停滯,大學畢業以上的薪水,長期還是走高的。

依照經濟學理,所得越高國家的薪資階級,所受的全球化的衝擊應該越大。台灣只是中所得國家而已,受薪階級所受衝擊應該較小才對。因此,造成今日台灣受薪階級不論教育程度高低薪資普遍下降的結果,政府當然要對因應全球化的配套措施負最大的責任。

私部門的薪資家庭、農民、小商販佔台灣人民的大部分,同時也是綠營的主要支持者。經濟上,薪資家庭的收入與支出,又與農民與小商販的收入息息相關;因此可以說,薪資家庭的利益就是台灣人民的利益,是本土的利益,是民進黨的利益。假如支持本土的民眾經濟地位日漸下降,則所謂本土的價值也將下降,民進黨政權也將不保。

在重拾黨政合議的今天,民進黨大會並沒有像二○○一年一樣發表有關經濟的決議文,也沒有對執政六年來的經濟表現有任何評估與反省。為了台灣、為了本土支持者,也為了民進黨的未來,民進黨有責任去研究、反省:為什麼在民進黨的政策與管理下,受薪階級的薪資所得不論教育程度高低一律下降?為何什麼不論技術層次高低,本國勞動市場都不能支持較高的薪資水準?在本土的支持者經濟上受到傷害、而且在受到傷害之下還聲援了所謂的「本土政權保衛戰」之後,民進黨有責任與義務面對本土的支持者、對薪資的普遍下降做最坦誠的分析與檢討,並構思一套以本土為中心的財經政策。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獨立評論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