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理性思考FTA

這次九合一選舉雖屬地方性質,卻可視為對馬總統施政的信任投票。眾所皆知,馬英九施政最弱的一環是經濟,癥結在於「意識形態治國」。換言之,他把經濟當成政治問題處理,藥方則是「終極統一」,造成台灣經濟的衰敗。不過,馬總統一向將過錯推給在野黨,特別是中韓宣布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更成為他反擊的利器,因此打出恐嚇牌,意圖嚇唬經濟弱勢族群,以鞏固搖搖欲墜的選情。

過去的選舉,國民黨總是披著擅長經濟治國的外衣,找了一些財團企業主背書,宣稱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不可否認的,這招確實有效,國民黨才能成為執政黨及掌握國會多數。所以這次由府院黨全面發動攻擊,將兩岸貿易相關協議的進展受困,完全歸咎在野黨的阻擋,並散播中韓FTA的恐怖牌,聲稱台灣無法與中國簽署服貿、貨貿協議,就無法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就會被邊緣化,台灣經濟將會崩盤,年輕人的薪資恐怕只剩十五K。

吾人認為,台灣以貿易立國,不可能自外於全球經濟體系,因此無論雙邊貿易協定、區域經濟整合,或國際經濟組織,我國必須努力爭取參與的機會。然而,參與國際貿易體系並非只有一條單行道,它有很多面向必須深入討論,才能看清楚問題癥結,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第一,所謂中韓FTA將衝擊台灣四大產業,總金額達六千五百億元,連被委託研究的單位都直言「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低」。另外,中韓FTA影響不大的有力論證,包括美韓二○一二年FTA生效後,韓國對其出口市佔率少了三.一%,韓國與歐盟二○一一年FTA生效後,出口額卻由三○九億美元降至去年的二三八億美元,可見FTA並非促進出口的萬靈丹。況且,南韓在全球FTA覆蓋達六十二.六%,台灣的FTA覆蓋率僅有九.七%,但是由於資訊科技協定(ITA)的關係,台灣多數電子資訊產品出口都是免關稅的,在美國達七十一.五%、歐盟為五十五%,對中國則是六十九%,南韓其實並未佔到太大優勢。

再者,所謂參與全球經貿體系,是與多數國家簽定FTA,加入TPP之類的區域經濟整合,還是像馬政府以參與國際經濟體系為幌子,實際目的則在促成兩岸之間的多種經濟協議,將台灣經濟綁在中國?答案非常清楚。而且,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最大路障就是中國,絕非民進黨。中國的意圖,是將台灣納入其經濟勢力的一環,讓台灣企業為求生存只得去中國投資設廠,進而與中國形成利益共同體,無形中變成所謂統一的潛在同盟軍了。中國阻撓台灣的另一個理由,就是扶植自身產業,因此列入它未來重點產業的面板、石化、工具機、汽車,幾乎是寸步不讓的,即使在中韓FTA亦不例外。所以,部分產學界有識之士已點出問題所在,亦即不管有沒有簽FTA,台灣與韓國最大的對手都是中國。

最後,自由貿易的結局不一定是雙贏,所謂自由貿易的美麗與哀愁,就是部分企業會得利,有些則會受到衝擊。因此,FTA才會那麼難以談判,因為受害的產業一定會強力反對。故而,台灣欲推動FTA,必須要有完整配套措施,輔導與保護弱勢本土產業,尤其是農業與中小企業。其實,連韓國民間都憂心FTA簽定,將成為中國低價產品傾銷的黑洞,一旦台灣與中國簽署服貿、貨貿協議,本土弱勢產業如何面對中國廉價品的競爭?尤甚者,中國是台灣的敵國,吾人更必須提防中國利用經濟為餌,施惠特定財團或企業主,卻犧牲多數台灣民眾的利益,使少數紅色商人富可敵國,而多數基層民眾卻無立錐之地。

總之,台灣促進經濟成長的途徑,簽署FTA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價格當然重要,關稅高低或有影響,但產品的品質與獨特性,才是勝出的關鍵。所以,如果只是打出「經濟選民」的旗幟,或將民進黨當成阻礙台灣經濟進步的絆腳石,就能勝選,卻忽視中國對台意圖與馬英九終統意識合拍,所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才是台灣生存最大的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