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選舉也見城鄉差距

◎ 黃如輝

家鄉有位年輕候選人,追著垃圾車四處挨家挨戶拜票,這樣的新聞也許對於都市選民並不奇怪,但對鄉下靠著人際網絡等關係動員的選舉模式,至少也說明了「年輕人與網路世代」的崛起,筆者真的非常盼望能因此而打破過往的傳統選舉模式,告訴依靠派系或動員的候選人,選民已經逐漸不吃這一套的活動。

今年鄉下的選舉出奇的冷淡,連宣傳車也不多見,有錢的縣市「捷運、大橋」一條條的開通,鄉間服務的公共汽車則還能見到北部淘汰下的公車,鄉下老人的日常採買、就醫與就學都得靠著老公車服務。

當看著捷運站標榜著新穎的設計,鄉下則是光桿的公車站牌或是開放式露天候車亭,每當冬天就能看到蹲著等候公車的老人,筆者常想政府的公平在哪?

看著有錢的縣市在捷運、大橋上做足文章,沒錢的縣市就是修修門面、換換內部空間,然後自我安慰這就是地方最好的文化中心或圖書館,這就是人口失衡與政策不公的寫照!(作者為勞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