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民主化之路 要有動人的情境

二○○一年秋天,我仍在一家出版公司兼任社長的時候,因出版李登輝相關的兩本書,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主持了一場李登輝與彭明敏的先覺世紀對談,主題是:「跨越兩個國度的人生」。兩位從日本時代跨越到中國時代台灣精英,一位無意政治,卻因緣際會被延攬到政界,並加入中國國民黨,進而執十二年國家大政;另一位早就被重視借用,卻以「台灣人民自救宣言」成為政治良心犯,流亡海外,多年後才因前者開放措施得以返國。兩人還在一九九六年的首度總統直選交鋒,共同拿下百分之七十五的選票,在競合中顯現台灣民主意識的高峰。

李扁願景對談 未能實現

李、彭對談,既談人生,流露許多日本時代養成的台灣人知識份子成長歷程與心境,深獲現場聆聽大眾與從電視轉播觀看大眾的興味。在那之後,我原想再以李登輝和陳水扁前後兩任擔任總統的人物,對談「邁向新世紀的台灣視野」。但阿扁總統周邊幕僚並無積極意願,以致不了了之。一場原想延續李、彭跨越台灣的日本時代和中國時代,進而又在跨過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從兄弟般經歷到父子一樣經歷,能描繪台灣人歷史際遇與政治情境與願景的對談,未能實現。悠忽之間,阿扁總統做完一任四年,又在二○○四年競選連任,風雨飄搖之中,還未竟任期,因為女婿未能在政商之間拿捏分際,遭司法處理,並引發執政危機。不只李、扁對談的意義不再,連帶著以阿扁執政延伸的邁向新世紀的台灣政治改革視野也蒙上陰影。

比較李登輝與陳水扁,前後兩位台灣總統,他們的時代和人格特質都不一樣。李是台灣近現代啟蒙時期養成的知識份子、文化人。經由日本的歐洲化影響,李的學生歷程從小到大,知識與教養的吸收與磨練,蘊含了文明之光;而阿扁在戰後中國國民黨黨國化教育的薰陶下,側重的是被馴化的技術主義,循規蹈矩於制式教育,考試升學的歷程,缺乏文明精神,而是出人頭地的功成名就觀。顯現在承接李登輝總統的阿扁總統、推展的台灣民主化進程與李登輝總統的十二年歷史,相對累積的深度與高度是遜色的。

扁輕浮躁進 阻斷傳承路

李、扁之間,究竟有何不同?阿扁總統又為何常常想要與李有別?應該是李、扁加乘更能厚實的台灣民主化基石,儘管關心民主發展的台灣社會寄望李、扁攜手傳承,而李原也相當期待接續政權的阿扁總統能延伸並開拓台灣民主之路的正面動向,但阿扁總統的行事風格和民進黨派系的權力邏輯常常引發李、扁芥蒂。李沉穩、深謀遠慮;扁輕浮,急躁冒進。前者既已形成歷史功業,較為達觀;而後者的歷史仍在開創之中,難免瞻前顧後。但阿扁總統於二連任後不久之扁宋會破裂以後,竟在電視訪談中公開以許多台灣建構正常化國家李也無法竟其功相譏;更以李不要視扁為子,或即使是兒子,父親也不能如何的氣話詰難。這豈僅是阿扁總統的教養性問題,更傷害台灣民主之路的傳承感情。

李登輝獨子早逝,阿扁總統於二○○○年當選總統尚未就任時,向李登輝請益,以自己年齡與李登輝之子相當,有感而發比擬的類似父子情誼,原本美事一樁,但阿扁總統因扁宋會後一連串政治風暴的氣急敗壞,撕破情面,不以大局為重,令人譁然!如此芥蒂,而李、扁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關鍵性地位又一再被相比相較,李開拓扁延長,阿扁總統肩膀上的壓力不可不謂重大。扁不僅台灣與中國關係常顯定性不堅,招致批評;現在又因家人親屬影響,面臨領導危機。台灣民主改革的資產是否能夠維護,也在未定之天。不僅阿扁總統遭遇挫折,台灣的挫折也可以想見!

相較於李登輝,因為以中國國民黨人擔任總統,他初期、甚至中期,面對的都是台灣人的疑懼。他之獲得台灣人高度評價與推崇,是從結果來看,是從過程來看,而不是從開始就看出來的。而阿扁總統的從政歷程,特別自台北市長起就因為非國民黨人,且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進黨人,而極受支持、極盡榮光。他的陰影是後來形成的,而且是否能撥開雲霧,也未可知!李從台灣人疑懼到被台灣人擁抱,經歷的是十二年的政治考驗;而扁的八年總統若加台北市長也是十二年,何以致之?何以致此?

是機會與條件?是信念與意志?一位一九六○年代和李登輝在康乃爾大學接觸過的台灣數學家郭輝雄,現於路易斯安那大學擔任講座教授,在自己人生歷程述及的一段歷史,或能提供令人深省的啟示。他回憶那時候,在康乃爾大學大約有二十位台灣研究生,因李登輝較年長,常常在逢年過節邀約大家聚餐。也在康乃爾大學攻讀社會學的黃文雄,在餐會中愛唱改編自〈青蚵嫂〉的〈牽豬哥嫂〉,引喻台灣人的際遇。而李登輝少談政治,但李學成要離開康乃爾大學的那一次餐會,講了一段聖經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耶穌和信徒走到一座荒山,信徒感到前途茫茫,灰心喪志之時,耶穌指著地上的屍骨,告訴信徒:『不要看他們不言不語,時候一到,他們都會復活起來』。」

這就是李登輝,這是一九六○年代,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過了不久,仍在戒嚴統治期間,一個在二二八事件時還未從台大畢業,但歷史的苦難在他心中播下追尋本土化、民主化種子的李登輝。他引述的一段聖經故事是特殊時代的一則隱喻,這樣的隱喻用來探索李登輝和台灣民主化的關係,更容易找到鑰匙。但問題是,經歷了時候一到,屍骨曾經復活起來的台灣,經歷了民主化之路實踐了某種過程的願景後,現在又要面臨挫折。難道,台灣仍然要有人再引述這樣的故事:「期待有一天,屍骨都會復活起來嗎?」

民主化挫折 待自我清洗

民主化之路要有動人的情境,在似乎喪失了動人情境的現在,台灣面臨的是自我清洗。在自我清洗之後,繼續向前追尋。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