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塑王總裁加薪說,錯了!

◎ 林健次

台塑集團王總裁說:「加薪要符合市場機制,景氣好、需要人才,自然會加薪,盲目加薪只會造成通貨膨脹。」這句話觸及勞動市場的真相問題,正好可以做為引子來討論台灣的低薪資現象。

首先,企業加薪與否與通貨膨漲無關。通貨膨漲主要受貨幣供給影響。控制貨幣供給是中央銀行的權利、權力與責任;與任何集團是否加薪無關。

第二,勞動市場並不是完全競爭市場;薪資水準的高低,並不能完全用所謂的市場機制來解釋。

第三,台灣的大企業有社團組織,所謂工商大老也多互相認識;在薪資的水準上,很容易達成「默契」,帶頭造成對勞動的「聯合專買」現象,聯合壓低勞工薪資。(這裡所說的「默契」,就像台塑與中油對油品價格的默契一樣,並不一定要訴諸書面文字或言語溝通)

第四,二十年來實質薪資倒退的原因,除了產業外移以外,最大的殺手是企業對「非計時」員工,以責任制為由,無止境的加班要求。這種企業對員工剝削的默契,造成實質勞動供給的大幅增加;勞動供給增加,薪資自然下降。事實上,在勞動需求僵化的情況下,若每人每日工作八小時增加為十小時,整體勞動供給等於增加25%,每小時實質薪資則會降低25%以上,勞動者的總薪資收入反而因努力加班而更少。加班不支薪是政府訂定的勞工權益不足、不明確,也沒有嚴格檢查企業是否違法超時壓榨勞工的結果。

第五,「默契」需要「指標」來協調達成。金融危機以後,馬政府以補貼手段,提出大學畢業生每月二萬二千元的增加就業方案。可是在前述台灣企業體系運作下,22K反而成為企業主達成默契、壓低白領階級薪資的新指標,使台灣的薪資更為落後。

因此,只要政府願意,針對上述原因對症下藥,薪資水準自然提高。

針對超時加班現象,明基、佳世達公司首先建立下午五點下班的體制,值得推崇。其效果是員工立即有閒暇照顧家庭或追求業餘興趣,也更能享受工作、人生、拾回做為人的尊嚴。

整個社會工時正常化之後,勞動階級更有時間消費,台灣的實質工資更將因勞動供給降低而逐步上升,消費能力增強,對內需景氣更為有利。此外,馬英九上台之後,每年已為企業減免約二千億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不用擔心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源因應薪資成本的成長。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前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