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建立自身產業,保全經濟命脈

美國最近宣布結束從二○○九年起實施四輪的量化寬鬆政策,此舉固然反映做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美國經濟已經走上穩健復甦之路。但是,美國實施QE時狂印三兆多美元,由於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大量的美鈔並未進入實體經濟,增加投資,創造就業,反而流向新興市場與房股市、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新興市場資產價格暴漲,形成另一種泡沫。如今QE退場,對於全球經濟,尤其台灣這種規模小的淺碟型經濟,如何因應更是國人關切的課題。

美國結束量化寬鬆,一般認為資金將回流美國,對全球金融市場勢必造成重大衝擊,但自聯準會宣告終結QE後,全球金融市場的反應卻出乎意料,美國道瓊指數、標普五百屢創新高,而一度重挫的德國股市則強力反彈,絲毫未受歐元區經濟出現通縮隱憂的影響。至於日本安倍政府為了達到二%的通膨目標,宣布無上限的寬鬆政策,讓日經指數亦創下七年來新高。唯大宗商品、原油、黃金價格卻一路狂跌,似乎沒有止跌跡象,距離歷史天價愈來愈遠。因此,整體看來,QE結束並未帶來負面衝擊,反而強化投資人的信心,全球經濟似乎出現另一番可喜的局面。

台灣人均國民所得約兩萬美元,屬中等收入國家,但由於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因此總體經濟規模約四千六百多億美元。然而在結構上,我國之國內生產毛額大抵仰賴出口,內需之支撐力道不足。根據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許松根的統計,我國經濟成長貢獻度,出口所佔比率已達一四二%,而內需則呈現萎縮現象,至二○一三年貢獻度甚至為負四十二.二一%。可見若出口不振,我經濟必定衰退,失去了振興經濟的動能。尤甚者,我強烈依賴出口的缺憾在於︰一,台灣的產業並非具有獨特的技術與研發能力,多數屬代工組裝型態,因此利潤微薄,無法創造高附加價值,由蘋果之代工多數交由台商,但台灣企業並未因此獲得巨大利益,可知我企業因低階技術導致創造利潤的侷限性;其二,出口之海外生產比日益攀高,現已超過半數,更使我就業機會喪失,實質薪資成長停滯。此一結構性問題衝擊我勞動階級,使之淪為弱勢族群,往往必須仰賴社福補貼才能維持生計,而企業海外生產賺取之利潤又多數滯留海外,無法有效課徵,使稅收難以增加,導致社福預算短絀,形成惡性循環。

我經濟成長仰賴出口,這對於一般國家,可能只是純粹產業分工的議題,並有諸多補救措施。例如美國可用肥咖條款,以及對一些避稅天堂施加壓力,以追回美籍人士與企業的海外所得,挹注國內稅收。但是,不可諱言地,我國出口卻大量集中在敵對國家中國投資生產。許松根教授提出的數據顯示,台灣近幾年來赴中投資暴增,扁政府時期赴中投資是赴他國投資的一.七八倍,在馬政府時期躍升為二.五四倍。這種幾乎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則導致國內投資停滯,無法在國內創造就業機會,連帶實質薪資陷於停滯,廣大勞動者自然欠缺消費能力。這就造成惡性循環,內需不足以促成經濟成長,就更仰賴出口,而愈仰賴出口,台商就更多到中國投資,讓台灣產業空洞化,不但造成對手的茁壯,更弱化自身的實力。

再來檢視我國最大投資的國家中國,由於其勞力眾多,而且工資低廉,所打造出世界工廠,吸引了已開發國家大量轉移生產基地,造就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但是,台商大量西進卻存在重大隱憂。最主要的是,台商屬代工型態,技術門檻很低,往往只靠成本控管,以爭取訂單,但這樣的生產型態很容易被中國本地企業所學習模仿,在台商到中國二十多年後,果然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崛起,而中國亦不甘長期為人作嫁衣,因此也有政策規劃,大力扶植其本土供應鏈,所以未來台商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而台商若只有代工,一旦訂單被中國本土廠商搶走,恐怕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屆時若台灣本身未能建立完整的產業鏈,經濟恐將面臨崩盤的危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