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第三學期暑假縮短好嗎?

國小教師:上課時間太長

◎ 陳彥宏

教育部研擬推動「中小學第三學期」,在國中小學暑假時上課,先挑一百所國中小作為實驗點,以「補強性」課程為主,包括數位、本土、才藝、運動、語文等課程,再實施於全國國中小學,等於把學校「安親班化」

台灣上課時數長達八小時以上(課後又有補習…)。反觀,國民所得四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上課時數五到六小時,下午三點後孩子都在運動,國家競爭力強,生活品質好。問題真正的源頭,在於上課時數與教材內容,全世界很少像台灣上課時間這麼長。

其次,本土課程為何在暑假才實施,主要在於馬政權意圖消滅本土語言,將必修改為選修,引起大多數母語教師的恐慌與反彈。為了杜悠悠之口,所以在精進計畫列入。更嚴重的是校園中居多數的教育行政人員、老師,對於本土文化、語言缺乏認同與瞭解,未必將之列入實施課程中。

馬政府不去思考教育問題的源頭,而胡搞一通,只是弄得民不聊生,真的是Dumbass!

(作者為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現職小學老師)

國中教師:照顧弱勢,好!

◎ 鄭安住

報載教育部將於暑假試辦第三學期制,身為一位即將退休的基層教師,看到教育部勇於面對基層困境,主動提出因應對策,深表贊同。

暑假期間,天龍國的孩子可以不愁吃穿,出國遊學、參加各項營隊、花錢補習,但是部分經濟弱勢、偏鄉的孩子學習卻告中斷,連免費的營養午餐也沒了。等開學後,社經背景的差異也將反映在學生返校後的學習上。因此由教育部補助部分學校來辦理第三學期課程並提供午餐,來照顧這些弱勢的孩子,是值得鼓勵的措施。

另外,現有學制過於僵化,教師常被進度追著跑,很多課程單向講述是教室內最常見的教學模式。若有第三學期課程,學校就可以沒有進度壓力,同學可以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也可以安排大量動手操作的活動,甚至將數學魔術、趣味實驗納入課程,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之下,去了解相關原理。這絕對比死背、重複演練之填鴨式學習更加有效,且更能持久。

(作者為國中教師,新北市民)

偏鄉教師:這是機會之窗

◎ 呂禮詩

教育部研擬在「十二年國教五年精進計畫」中推動整合補救教學、學校特色及提升偏鄉教育的「第三學期制」,也就是未來無論城鄉,國中小學生在暑假有了一般學期中難以進行的才藝、運動或數位素養等多元的學習機會,爭議多時的老師「寒暑假定位問題」,亦可一併解決。

都會區裡大多數雙薪家庭孩子的暑假,多半是在才藝班間奔波、待在安親班裡寫測驗卷,或參加各類的營隊中度過;然根據兒服聯盟二○一三年的調查:四成二的偏鄉學童因為暑假而面對三餐不繼的窘境,另外也有一半以上的弱勢學童在寒暑假因為經濟弱勢,根本無法參加任何的活動或營隊。

以筆者服務的偏鄉,雖然距台北市區不過一小時的車程,除了學校之外,沒有其他的教學資源;每到暑假,孩子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面對孩子的刺激有限、學力不足,部分老師亦想師法台東實驗有成的「減法學習」,擺脫課本進度的限制,以教會代替教完、能力指標取代進度,但苦於缺乏政策支持。

然若「第三學期」順利上路,學期內無法教完的進度都能在暑假中完成,無論城鄉、學習能力不足或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都能夠在國中小畢業時具有「基礎」的基本學力,而不是淪為「待加強」,甚或七大學習領域中有四領域不及格,連一紙畢業證書都無法取得!

「第三學期」對於被逼著分分計較的都市菁英下一代而言,當然可能是額外的負擔;但如果只要求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參加並列計成績,其他多元學習的活動並不硬性規定參加,反對的意見即可迎刃而解。然相較於弱勢或偏鄉的孩子而言,第三學期的補救教學與多元學習,卻是「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的唯一機會。

十二年國教讓這一屆的高一學生成了沒有價值的白老鼠,但教育部「第三學期制」的規劃,使弱勢及偏鄉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多元刺激,也解決了以往暑假三餐不繼的問題,實在讓人不禁打從心底鼓掌叫好!

(作者為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現為偏鄉國中兼任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