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朝野與美國期中選舉

◎ 陳曉萱

這次美國期中選舉,是歷來選民熱度最冷、花費最高的期中選舉。共和黨雖佔了上風,但未能如一九九四、二○○六、二○一○的期中選舉,在野黨提出政策平台、主導變局氣氛。整體來說這是一場議題薄弱,不知為何、為誰而戰的廣告砸錢混戰。

十一月四日投票結果,共和黨不但如預期奪回參院,更在眾院大幅拉大席次差距,BBC形容這是該黨二戰以來最大的優勢。如此一來,勢必對美國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歐巴馬原本宣稱要「重返亞洲」,早已顯得力有未逮,跛腳後的兩年任期,外交必受國會處處掣肘。

另外,Washington Times十月三十日報導,共和黨要員原訂接受中國官方邀請往訪,但疑似因該黨全國委員會(RNC)人士擔憂在香港佔中,將中國霸道行徑暴露在世人目光下之際,接受中方招待觀感不佳而取消。

台灣向來以民主人權價值的軟實力自傲,面對中國強勢崛起,也僅剩在這點上勉力扳回一城。台灣向來在華府K Street及國會山莊耕耘頗深,更應藉此機會著力。然而,馬政府若在民主價值上大作中國不是的文章,恐招來惺惺作態之譏,因馬英九正是帶頭摧毀台灣主體意識、經濟自主、前途自決的首謀。

相對的,一向碰上華府便顯得縛手縛腳的民進黨,在此議題上發揮,當更能理直氣壯。然而,民進黨的對美工作若以拉攏共和黨為主、一味連結在對台軍售等議題上有共同利益的華府勢力,雖是當前Realpolitik考量下的實然,但是否在根本層面漠視了美國保守派在社會議題及價值上的反動傾向?在此刻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太陽花學運激起爭社會正義的底層能量之際,即便眼下暫不處理,長遠上卻是泛綠陣營無法迴避的矛盾。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助理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