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行政院不要做斷送台灣命脈的歷史罪人

由行政院主辦的「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昨天結束分組會議,下星期將舉行全體會議。經續會自六月中旬進行分組會議以來,各方對其質疑不斷,會議原打算溝通經濟爭議,不論議場內外,卻反而引發諸多爭議,而且隨著會議進入最重要階段,相關爭議更為尖銳。我們認為,解鈴仍須繫鈴人,行政院應對經續會有正確定位,妥善把握行政權的分際,方能避免經續會重蹈五年前經濟發展諮詢會議覆轍,陷整體經濟困鎖在中國的泥淖中。

經續會舉行至今,其正當性一直受到挑戰。做為執政團隊的行政部門,制訂政策,並且透過立法部門所通過的預算及法案,執行包括經濟在內的公共事務,原為行政院的職責。更基本的,執政團隊以總統為首,承受選民付託,由總統對選民提出的承諾,主要亦需透過行政院落實。就此而言,為台灣經濟制訂永續發展策略,並付諸實施,原係行政院無可旁貸的職責;經續會從而最多只能定位為諮詢會議,其為行政院做體制外政策背書,或竟成為指導行政院的太上決策會議,都是違背體制而不適當的。

經續會不但正當性有問題,與會代表的組成更受質疑。由產官學一百五十多人參與的此一會議,既未足以代表全體公眾,其所達成的結論,能否反映一般公眾普遍福祉,原有很大的疑問。吾人分析與會名單又可發現,經續會代表組成重企業輕勞工,偏投資中國的大亨而少深耕本土的中小企業,明顯未能兼顧經濟永續發展所需的利益平衡。且近年投資中國的眾多受害台商,亦未有代表為其發聲。更令人側目的是,有些與會的工商業者,在相關議題中即為利害關係人,當事人且攘利不知迴避,致會議屢屢出現赤裸爭奪私利的場面,其要求未遂,且揚言退出或走上街頭。

更基本的是經續會顧名思義,要為台灣經濟尋求永續發展之計,而近年整體經濟最關鍵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即在台灣投資太少:國內投資既少,經濟發展必受拖累,就業、財富、城鄉差距同受其害。相形之下,對中國投資過多,不但有害我國所得及就業成長,亦使整體經濟暴露於中國敵意及極高風險之中。此時追求經濟永續發展,至少就投資而言,應是深耕台灣,布局全球,降低對中國投資,同時對投資台灣者提供更多機會及資源,甚至吸引外資投入斯土。從而,經續會所應集思廣益的,是對台灣整體投資的增加,而不是個別廠商產業對中國投資的需要。

做為經續會主辦單位,行政院尤應確實掌握的分際是,台海兩岸關係乃國家安全重要環節,係屬總統憲法權力範圍,其與陳總統於五月底宣示下放的黨政權力,兩者有別。更明白地說,兩岸關係向由總統拍板定案,行政院只是執行單位;有如陳總統今年元旦宣示對中國經貿政策要由政府「積極」負起「管理」責任,「有效」降低「開放」風險,經濟部長黃營杉旋即強調要把對中國投資比重由七成一減少一成。其能掌握如此分際,不僅行政院不致為政媒勢力大肆炒作的「蘇修路線」所惑,亦必能正本清源,從政府效能、全球布局、財金、產業及社會安全等方面,謀求台灣經濟永續發展。

經續會在兩岸關係的著墨,因而應該積極從總體層面扭轉經濟過度集中對岸的現狀,尤其不能重演經發會的錯誤歷史。五年前,執政當局揚棄戒急用忍,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模稜口號主導兩岸經貿,加上執行偏差,實際只重「積極開放」,導致經濟鎖定中國的惡果。行政院不能再重蹈覆轍,否則將成斷送台灣命脈的歷史罪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