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721空戰50週年省思

■ 曾玄暉

一九五六年七月廿一日,在我國空軍享有「皇家空軍」稱呼的空軍第四聯隊第四大隊戰機,為掩護深入中國大陸蒐集共軍動態的偵察機,在福建羅源灣上空與中共軍機交戰。

當時第四大隊使用的美製F-84G戰機,雖是我國空軍第一種噴射戰機,但其性能經過韓戰時美軍實戰驗證,性能遠遜於北韓與中共空軍配備的俄製MIG-15戰機,連當時較新的F-86軍刀機性能也只與MIG-15打成平手,因此韓戰後便自美軍第一線淘汰,大量移交給包括台灣在內的自由世界盟國,F-84G戰機要對抗吸收韓戰經驗改良的MIG-17勝算更少。我方在數量、戰術態勢與戰機性能都處於劣勢下迎戰,四號機歐陽漪棻擊傷與擊落共機各兩架,連美方也對我軍此次空戰勝利視為奇蹟。共軍似乎未從這場空戰學到教訓,兩年後的台海砲戰期間,我空軍F-86軍刀機隊仍大敗以MIG-17為主力的共軍機群。

時隔五十年,今日新一代戰機皆已配備可在視距外獵殺敵機的中長程空對空飛彈,兩岸皆部署密集的陸基防空飛彈與快砲,台灣海峽防空火網密度可謂全世界數一數二,網路資料鍊、空對面飛彈、無人飛機(UCAV)、空中預警暨管制機、電戰干擾與情報偵蒐機、空中加油機的應用,更將使台海制空權爭奪戰面貌與節奏步調大異於過去,空權不再是陸權與海權爭奪戰的附庸。

由於共軍開始部署大量中短程地對地飛彈乃至巡弋飛彈,一旦對台灣發起第一波攻擊,勢將重創高度倚賴地面後勤設施運作的我方空軍機群戰力,更使以往我方企圖藉預先轉移海空軍主戰兵力至台灣東部保存戰力的構想大打折扣,台灣東部的海空軍動態,也將因為中共開始部署情報衛星與空中預警管制機無所遁形,對我軍而言已不再有前方後方之分。加上共軍新一代戰機如SU-30MKK型具備的長航程與大酬載量性能,更嚴重威脅我方在台灣東部的海空軍活動,東台灣不再是我方海空軍戰時的天然庇護所。

即使如此,從共軍過去掌握硬體裝備與數量優勢卻仍在空戰中屢嘗敗績的史例,證明遂行戰爭不僅只有硬體優勢,更需料敵從寬講求訓練紮實,更要在工具手段觀念層次持續力求超前對方,值得我方政府決策者與軍方高層借鏡與警惕,不可陷入硬體至上論的迷思。

(作者為軍事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