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積極開放」與「制憲、正名」絕不兩立

群策會十六日舉行「台灣經濟戰略與經續會群策論壇」,對經續會的「包機直航常態化」、「放寬赴中國投資四十%上限」及「本國銀行登陸」等開放政策表達深層的關切與質疑。正如與會者所言,從經續會的召開過程、議題之設定及其所準備的說帖,若依其「建議方案」,百分之百是二○○一年的經發會翻版,是政府欲藉體制外會議合理化其違反國家利益與公共安全的行為,以滿足資本家的訴求。

二○○一年經發會的「積極開放」確實滿足了企業界西進的要求,但卻肥了中國,瘦了台灣,高階筆記型電腦在內的大開放,使中國在不到五年期間,由沒沒無聞的IT小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的IT硬體生產王國,種下當今我國外交處境幾無盤旋空間的困境,台灣國內投資、生產、僱傭亦為之減少,股市有氣無力,當韓國股市屢破歷史新高之時,台灣股市仍然在歷史低點徘徊,散戶無不鎩羽,哀鴻遍野,更嚴重的是「積極開放」所導致的「經濟統合」使中國意識高漲,本土意識即明顯退潮(註:可稱為政治面的邊陲化現象)。我們不得不為經續會之後果,也為台灣之將來擔憂。

當然民進黨也有民進黨的看法。他們說:「我們不能自外於崛起中的中國;我們也要對自己的人民有信心;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大膽西進與(台灣)主權獨立並行不悖,台灣可以成為世界的橋樑(Bridge)」,但他們似乎忘了中國是處心積慮要併吞台灣的敵人,也忘了中國的土地是台灣的二六七倍大小懸殊之事實,他們亦有意忽視沒有製造、生產伴隨的運籌、服務中心只能在人家的憐憫(mercy)下生存的殘酷現實。政策的取捨開始或許總有爭執,而爭執的解決最後還得靠實踐。民進黨「積極開放」政策已實踐六年了,台灣對中國之投資已比其他任何國家多,占海外投資之比率也由卅三.九%躍升至去年的七十一.五%,出口依存度由二成半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四成,但我國的經濟成長卻因此腰斬,受僱人員薪資成長不足一%,這就是「我們不能自外於中國」的成果。我們雖然對人民有信心,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許文龍案就是前車之鑑,北京是不吃「經濟歸經濟」這套大道理的,為此藍營的政治版圖持續擴張,綠營近二年選舉即節節敗退,本土勢力的日趨委靡與「積極開放,廠商西進」有莫大關聯。

中國共產黨是鬥爭起家的政權,「以商逼政」、「以經促統」就是對台統戰之一環。換言之,面對極權的中國,民進黨所楬櫫的「大膽西進,經濟統合」與「主權獨立,正名、制憲」充滿了矛盾,是絕不兩立的國家方向,人民因此找不到方向,台灣亦因此看不到前景,如果執迷不悟地繼續走下去,最後只有自縛就範,使中國之野心得逞。切記吧!對中國之開放不僅是邊陲化之路而已,也是自我毀滅,終極統一之路,「制憲、正名」只是喊爽而已!(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