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包機常態化問題考驗陳總統的誠信

經續會,顧名思義該討論的應是如何加強對台灣之投資,如何創造台灣的就業機會,提高其所得,造福全民。所以在經續會討論開放本國銀行赴中國佈局,本就不應該了,但更為弔詭的是,日前僅因分組會議有了「在衡量國家主權及安全考量下,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制度」之初步決定,金管會據稱已迫不及待地依經續會共識,對國銀登陸擬具了腹案,比照「兩岸包機模式」由民間團體進行協商,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制度後即予放行。金管會竟然把包機與確保主權、國家安全劃上等號,這是何等的荒謬與顢頇。此案例明白告訴我們,「包機模式」在民進黨執行下,已無限上綱,成為泛藍及台商「以商逼政」的利器,也將是終結台灣的一顆子彈。

包機是二○○三年政府為規避航權談判,以迂迴方式達到台商要求的變相直航,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因以矮化方式處理直航問題,使中國更容易對國際社會宣傳,台灣隸屬中國的事實。首航時,有識之士就已擔心,國家主權及國安的最後防線一破,在台商直航壓力下,防線勢必逐步後撤,航點越來越多,承載對象越來越廣,班次也會越來越多,由單向變成雙向。如果依照這樣擴展開來,一年三節包機、假日客運包機,最後必成為沒有直航之名的直航,國家主權也必因此蕩然無存,北京「兩岸事務國內化」及「台灣經濟邊陲化」之目的亦必大功告成。

此次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各部會以「台商─中國」為中心的心態更令人氣絕。陸委會提供經續會的說帖是這麼說的,「直航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應該怎麼做的問題」,並不諱言包機直航是政府的既定政策,將依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政院也趕著經續會宣布擴大四項包機業務,包括節日包機、專案貨運包機、緊急醫療包機及特定人道包機。看來包機常態化以達實質直航之日已不遠矣。

「包機」、「直航」真的那麼迫切嗎?根據陸委會最近一次民調,主張無條件開放直航者只佔十二點六%,高達七十六點二%的民眾還是傾向「有條件」的直航,亦即國家安全、尊嚴、對等原則必須堅持是國人的共識。大家都知道直航當然會帶來方便,但只是方便而已,負面則更多。事實是台、中間之海空交通早已暢通,去年國人有四百一十一萬人次去過中國,若與歐、美、紐、澳相比,台灣與中國之交通還真方便。是以,我們認為為了台灣經濟之永續,為了台灣不被中國吸納成為邊陲,直航實無必要,亦即不宜將中國納入一日生活圈內。(註:直航會使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更快速流向中國,本報已在社論多次陳述,茲不另贅。)

民進黨執政自始就高喊「開放」與「經濟統合」,六年下來,對中國之投資遠遠超過鄰近的任何國家,但台灣的經濟卻因此日益凋敝、弊端叢生、民心背離,此時此刻民進黨政府必須做的是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改正過去誤國的西進政策。今年元旦陳總統似有所悟的拋出「積極管理」的新政策方向,並提醒國人中國非唯一的市場,國際化不等於中國化,目的就是要扭轉過去西傾中國之行為。

但六個月過去了,我們所看到的卻只有一波波的開放措施,積極管理完全付之闕如,顯然民進黨政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我們該怪執行的行政單位嗎?不,人是陳總統派的,政策之不同調,最後責任還是要總統來負擔。日前,陳總統再拋出了「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的經續會四項指標。但政府包機常態化的工程又似箭在弦上,民進黨政府是否能懸崖勒馬,正考驗執政者的智慧,也考驗陳總統的誠信,國人都在拭目以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