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上的創造性毀滅?

胡文輝

民進黨遭趙建銘弊案政治風暴重擊,本土政權何去何從?綠營目前形成「反倒扁、倒扁」兩種論述之爭。

撇開夾雜其間的權力糾葛及政治恩怨,分析兩種論述,就如在論爭「創造性毀滅」經濟理論,可否用在台灣政治實務上,使台灣民主浴火重生?

「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理論,是經濟學大師熊彼得上世紀提出的創見,以論述產業革命本質,沉寂半個多世紀後,近二十年來,因高科技產業創新變革的實務符合其理論而成「顯學」。

這次論爭中,綠營反倒扁派認為,此時倒扁只是本土政權遭毀滅,並無創造性,反而使「本土」重挫,台灣社的論述就是代表;倒扁派主張近似「創造性毀滅」觀念,認為陳總統辭職,可為台灣「民主」發展立典範,親綠學者、社運界人士的聲明即是。

「民主、本土、清廉」,是台灣政治改革的三大堅持,這次問題源頭正是「清廉」,因陳總統的女婿、親信涉弊案,民進黨清廉形象成為重災區,所引發的藍綠對抗戰火延燒,更使台灣陷入困局。

台灣如何脫困?倒扁派強調「民主」為先,反倒扁派堅持「本土」為先,這兩種論述各有見地,都不能一竿子打翻。

其實,政治思潮變革形成的政黨大輪替,就是一種政治上的「創造性毀滅」,如英國、德國的社會民主更新、第三條路等。

但,政治實務不能虛擬,現今的台灣,把民進黨執政「毀滅」後,「創造性」在哪?親綠學者沒有任何答案,國民黨完全不見更新反省,只以爆料揭弊打爛民進黨,來奪取權力果實,不但不能期待,更要提防反動舊勢力藉機「復辟」。

至於族群對立問題,藍軍「自發性動員」,綠軍「為動員而動員」,一個巴掌拍不響,都該受批判,而省籍背景形成的媒體失衡,炒作新聞介入政爭,更明目張膽、嚴重,為族群對立火上加油,豈能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