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鬼扯「種稻面積不合格」

◎ 蔡木章

農委會強行規定自今年第二期稻作起,限制「再生稻」繳交公糧。不僅影響農民的耕種習慣,種稻的成本更將因此提高。對於收入業已相當微薄的農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應付馬政府這項苛政猛於虎的政策,農民只好改變耕種習慣,重新整地插秧,一部分種植新生稻、另保留部分再生稻,以為因應。

只是,筆者與很多農友最近都收到農會寄來一份「農戶種稻面積不合格通知書」,內容敘及,勘查結果不合格的再生稻面積,與實際栽培再生稻的面積不符合。然而再生或新插秧的稻子,只須稍有農業經驗的人就可從其稻叢中明顯分辨出來。但農委會農糧署花納稅人血汗錢委外勘查,竟然連再生或新生稻都搞不清楚,還要農友花時間申復,真的很離譜!推斷不是唬弄,就是根本沒有照起工現地勘查。

再生稻並非如農委會所稱,會拉低臺灣的稻米品質,反因收成期間較早,受東北季風的影響較少,稻米的品質比較好。況且,站在資源再利用及環保節能、省工,省錢、減少資源浪費的立場,應該要鼓勵再生稻才對。

更何況,經過二十多年的經驗,再生稻的栽培跟管理技術業已相當成熟。筆者的稻田位於大甲日南,長年以來都是栽培再生稻,其品質更優於飽受東北季風肆虐的新生稻。是故,稻米品質的良窳在於栽培技術與管理,與再生稻或新生稻無關。

衷心呼籲農政高官不要待在辦公室擬定政策,現正值再生稻的抽穗高峰期,籲請高官們下鄉實地了解,順便體察一下民瘼吧!

(作者為農家子弟,營養學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