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來教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 汪浩

這次的食安風暴越演越烈,舉國全盤皆輸,道理很簡單:當代風險社會的邏輯就是:危險無所不在,如病毒隨沫飄散!當我們只能用風險「機率」來管理,那麼注定要發生的「統計意外」就會讓整場失控。偏偏這次風暴又暴露出政府利害關係人治理的無能與無助,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失能與失德。

企業社會責任並不複雜,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因為企業外部社會與環境而獲利,就必須因為這些「額外恩典」而擔負相對的倫理責任,就像台灣企業家喜歡掛在嘴上的:「要感恩、惜福、回饋!」然而,多數企業卻口惠而實不至。別再抱怨你也是受害者了,也別說檢驗合格了,連守法都只是基本底線。管理好你的供應鏈就是所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核心職能,捨此不就,下次風暴還要逆襲!

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都強調公司的供應鏈管理,這次真的是一敗塗地,遑論那已經信用破產的「一抹微笑」。主因是:台灣的企業家長期以來忽視其供應鏈倫理,或將其視為市場工具,操弄華而不實的媒體花樣,沒有能力學習將其與企業的永續競爭力相連結。

請企業家仔細觀摩近日某瑞典家具通路商的當責管理—「雞婆」的跨界預應,或者國內另一家堅持本業良知的食品大廠。好吧!也讓我們回到企業將本求利或市場競爭的壓力環境,其實,一點小小的「責任投資」,一些細微的管理技巧,是可以創造大大的市場機會與企業能量的。

台灣企業家們,別再財大氣粗了,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呢!(作者為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