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反制中國併吞的法律戰

盧世祥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反分裂國家法」前夕,台灣人民今天分別在高雄、台北舉行反併吞、護台灣大遊行及誓師大會,表達他們強烈反對中國打算從法律層面強加其意志於台灣之上的圖謀。

今天的大遊行,是台灣民意的具體展現。民調顯示,有八成二台灣公眾反對中國這項霸權立法,絕大多數人認為這不僅侵害台灣人民權益,不利台海兩岸交流,亦有傷雙方談判協商。正由於如此明顯的主流民意表現,朝野主要黨派都沒有在此一議題保持緘默的權利;即令在國際間,美國國會、歐洲議會也出現反對中國以立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

就現實狀況說,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自不適用台灣,只是凸顯其意在謀取台灣的陽謀,台灣人民理當以各種方式強力反制。同樣是從實況出發,中國政治獨裁、經濟後進、人權落伍,共黨統治者未能善待人民,則其自修之不暇,豈有資格對台灣說三道四,甚至染指美麗之島?

即以新聞自由而言,中國是全球囚禁記者最多的國家,去年全球有一百零一位記者因觸怒當道而鎯鐺入獄,中國記者達二十七人。中國至今箝制新聞,嚴格管控媒體,在全球新聞自由排名最末段,在一百六十七個國家中居第一百六十二,與惡名昭彰的北韓、古巴等專制國家同流。正因如此,總部設在巴黎的「無疆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呼籲,各方抵制在中國北京舉辦的二○○八年夏季奧運。台灣若遭中國併吞,新聞自由立即墮入萬丈深淵。

美國人權報告 凸顯中國專政

新聞自由只是凸顯台灣與中國民主自由雲泥之判的一端,不妨再以美國國務院二月底發表的年度人權報告為例,更足以反映中國的共產統治者,應先善待自己的人民,把普世的自由民主價值落實於中國,才有資格拓展其與鄰邦的關係,追求成為受人尊崇的國家。

美國官方的人權報告,開宗明義即以極權國家描繪中國,指其實施共黨一黨專政,人民既無反對黨國體制的言論自由,也沒有改變國家領導人或政府形式的權利,黨政干預使得司法獨立遙不可及,官方機構反而成為迫害人權的主要來源。經濟上,雖然近年經濟成長快速,人民生活水準繼續改善,十三億人口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按世界銀行估計仍達一億至一億五千萬人。而且,經濟面臨諸多考驗,包括:公有企業及銀行體系改革、失業及低度就業、人口老化、建立有效社會安全網、城鄉及沿海內陸所得差距擴大。人權上,整個中國,尤其是西藏,依然充斥侵犯個人尊嚴的行為。中國當局迅速壓制其認定威脅政府權威及社會控制的宗教、政治及社會團體,逮捕拘禁異議人士毫不手軟。法輪功學員是最大受害者之一,六年來數百位學員因受虐而慘死獄中,身繫牢獄者以數萬人計。報告也指出,中國近年對付異己還以國際反恐戰爭為藉口,擴大打擊面,對疆獨、藏獨固然伸出魔掌,民主、宗教、勞工人士備受侵擾,即報導SARS的記者、為拆遷戶奔走的律師及網路作家,亦常成階下囚。

這樣的國度,不但成為全球囚禁記者最多者,天安門事件十六年後,據美國官方報告引述非政府組織估計,至今仍有因此事件獲罪的政治異議人士二百五十人身繫獄中。另外,即令中國官方已經廢除反革命罪名,也還有多達五、六百人,當年只因表達政治意見入罪,迄今仍以此罪名繼續吃牢飯。

北京的共產統治者不知以美國官方報告為鏡,攬鏡自照,針對人權的普世價值提升中國人民權益,反而千方百計亟思併吞台灣,此完全出自於霸權心態。不過,反求諸己,台灣欠缺自主獨立意識,國家認同混淆,也不免讓霸權者心生歹念。尤其我們的傳播媒體,未能普遍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意識,不少業者常以外來政權眼光看待台灣,對本土政權充滿敵意,對共產中國懷抱憧憬,且於政黨輪替之後,變本加厲唱衰台灣,美化中國,此不啻自誤誤人,於助長霸權者蠻橫心態之際,亦侵蝕台灣面對強權所須建立的心防。

言為心聲,欠缺台灣主體的心態,從其稱呼及用語即可看出。不少傳播媒體,跟著中國方面以「台胞」、「台商」稱呼台灣人,把中國大陸當成「內地」,視北京猶如「京城」,自視台灣為「全省」,開口閉口「我們中國人」;去年奧運期間,竟只有少數媒體如實自稱「台灣隊」,而子虛烏有的「大陸隊」更凸顯為中國隊正名的必要性。從這些用語,委實令人難以分辨是台北抑或北京的傳媒。匡正之道,應從正名著手,且必須內化於心防,與中國分清彼此。

稱呼之外,教育及傳播界更常抹殺台灣,多方進行去台灣化。以文化而言,台灣飽受外來政權壓制,學子再三背誦中國史地,有關台灣鄉土人文視同邊緣,其結果是不知「我是誰」,誇言漢人抵達之前,「台灣沒有台灣人」;對萬里長城瞭若指掌,而於嘉南大圳一無所知。傳媒在其間助紂為虐,「只顧得痛惜遠在天邊的神州沈淪」,「從不知欣賞眼前的淡水落日」。扭轉之計,應自媒體如實報導多元、活力而令人感動的主流台灣社會做起,特別是近年在社區營造及振興本土意識有成的文史扎根工作,加上經濟產業轉型的卓越故事,最應受到重視,並蔚成主流,方足以改變多年去台灣化的遺害,重塑台灣主流價值的文化典範。

反制中國惡法 台灣團結抗敵

在對外關係方面,不少傳媒美化中國、唱衰台灣。按國際間諸多評比,中國不論政治風險、法治、企業透明、競爭力及經濟自由都排名全球後段,台灣卻有人常把中國描繪成投資者天堂,鼓吹大膽西進。這種為中國塗脂抹粉的心態,把國際化窄化為中國化,是狹隘而偏差地向中國傾斜。台灣是世界的一部分,媒體要正確看待中國,辨正兩國關係,以務實的本土觀及國際觀搭起台灣與世界的橋樑,並擴大媒體及公眾視野,向世界傳播台灣的實況及主張,俾利台灣以自由民主落實普世價值,爭取國際社會得道多助。

至於國內政治,台灣歷盡艱辛擺脫威權統治,卻仍有媒體對多數統治心懷怨懟,於少數統治經由造神反而諸多懷念;當年既與外來政權沆瀣一氣,如今卻與本土政權百般作對。事實上,政黨輪替之後的朝野爭鬥,本質上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年輕民主台灣,媒體及政黨均應清楚分辨面對台灣彼岸中國咄咄逼人的敵我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在團結的基礎上有效因應中國併吞的外來挑戰。

中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是法律戰,台灣尋求反制,除了今天由公眾走向街頭,還應團結一致,從包括全民公投及以法律途徑還治其人之身。並從宣傳戰及輿論戰有效因應;而後面這兩個戰線,都有賴傳播媒體的改革以竟其功。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