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經貿孤立台灣的元凶與幫凶

華爾街日報上週以「台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為題,在社論主張台灣要與中國簽訂服貿協議,否則會被孤立。馬英九總統本週一在為高雄氣爆的記者會,卻借題發揮,拿它來批評反對黨杯葛服貿協議在國會審議。連日來,不論馬英九的講話或華爾街日報社論,都有不少回響,我們對相關爭論的看法是︰馬英九自失總統高度,中國是孤立台灣的元凶。

剛過一百二十五年社慶的華爾街日報,是具國際影響力的報紙,以強調「自由市場、自由人」自任,鼓吹自由經貿與全球化是它一貫目標。社論認為,台灣應修改過時管制、放寬投資限制,以增強競爭力,並展現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決心。但在中肯的論點之外,它認定台灣避免孤立、降低對中國依賴之道,必須透過北京;這不但一廂情願,也與台灣人民普遍認知相反。

馬英九單挑華爾街日報這一社論高談闊論,在以處置災變為主題的場合,「氣爆扯服貿」,離題且目無災民,顯已不當;又趁機責難在野黨,也許自認拉高藍綠對抗有助拉抬個人和執政黨低迷的人氣,但製造對立絕非正常總統所當為。以總統高度,理應觀照全局,而不是以執政黨主席角度,不分場合指責在野黨的不是,並與民意站在對立面,罔顧事實,大放厥詞。

眾所周知,不論太陽花學運或至今在國會的立法延宕,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爭議,都因馬主席而起。有馬主席一意孤行,強推服貿,才激起太陽花,也才有監督條例的送審。正因馬英九與民意站在對立面,包括太陽花或在野黨強力監督,都有廣大民意基礎。馬英九的談話,只是再度印證其不知自我反省的個性,這不是總統之尊的好氣質。

必須強調,民調明白顯示,台灣人民多數反服貿,但不反國際化;擔心與中國過度緊密,卻樂於與國際接軌。有如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總編輯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十一日在台北時報(Taipei Times)的文章所指出,服貿懷有輕易可拆穿的政治意圖,只會讓台灣進一步鎖入中國,限縮國際空間。這位長期關心台灣的專家所說的,正是中國對付台灣的「口袋戰術」︰既打壓台灣與國際經貿互動,杯葛與重要經貿夥伴簽署FTA,也透過ECFA、服貿誘使台灣落入預設的陷阱,最終任其掌控。

中國這一謀取台灣策略,華爾街日報未加體察,但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經濟依賴中國、台灣容易受傷」,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威爾遜(William T. Wilson)的「經濟傾斜、台灣命運操諸中國政治決定」,都是一針見血的警告。台灣人民也已清楚看出,且明顯反映於民調,只有追求「終極統一」的馬英九執迷不悟。

南韓與中國要簽訂FTA,剛好被馬英九引為大作文章的題材。然而,南韓出口超越台灣,始自二十年前,和它晚近所簽署與美國、歐盟等FTA並不相干,產業競爭力提升及結構調整才是關鍵,況且韓中是國與國關係,中國卻以併吞台灣為目標,「南韓威脅論」顯然比擬不倫。

台灣經濟要有出路,應走國際化而不是中國化。對內有如華爾街日報所指的,進行鬆綁與自由化改革,強化產業競爭力與結構,改革中油、台電等公營事業;對外積極與美歐日東協等貿易夥伴強化經貿關係。特別是以亞太為主的TPP,既由美國主導,有平衡中國的用意,與民主國家往來也符合台灣利益,但其要求自由化與開放標準較高,必須確實改革,積極談判,才能加入。馬英九獨沽中國一味,對TPP並不積極,也無具體談判策略計畫。威爾遜建議美國政府以實際行動促進台灣加入TPP,但無心也無能的馬政府能否積極行動,從馬英九的言行看,中國化仍是他優先不變的目標,實令人難以樂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