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正視敏感技術外流中國的國安問題

當其他足以領航台灣經濟續航的前瞻產業尚未出現取代性的優勢之前,資訊電子科技產業無疑仍繼續扮演著台灣發展的領頭羊角色,其是否能夠在國際間維持優勢地位,不僅是經濟議題,甚至是國家安全的課題。從這個角度觀察,政府顯然必須以更大的注意力,高度關切近年來台灣科技大廠屢屢爆發公司「內鬼」將研發技術偷往中國競爭業者的危險徵兆。

稱之為危險,乃是基於其密集程度已極不尋常。二○一二年至今,短短兩年半時間,自台積電、友達、宏達電、威盛到聯發科等,從晶圓、面板、手機到IC設計,無一倖免,都發生內部員工、高階經理人,涉及違反營業秘密法、智慧財產法等案件。這類智慧型、專業型的犯罪特性,一向具有極大的「黑數」,相信未被揭發、調查、成罪的實際不法情況,恐怕是冰山與一角之比;若這推斷為真,則台灣的利基正被不肖份子結合外力在掏空之中。

在已經對簿公堂的案例中,有多起與中國發生關聯的過程,非常值得國安單位深入研究。友達兩名攜帶國科會認定的「敏感技術」投中的高幹(連水池擔任中國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副院長,王宜凡則為華星光電AMOLED開發部長),是由先出走中國的奇美面板叛將陳立宜作為肉粽頭,計畫性地協助中國大規模挖角台灣面板研發人才的模式,以傳聞三年一億台幣的手筆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個別廠商研發成果遭到盜取、產業公平競爭的問題,而是對岸攔截台灣面板技術、移接人才與產業聚落的國家級行動。

宏達電的內鬼案則是另一形態。曾為首席設計師的簡志霖,被指控與四川官方接觸合作,準備帶著該公司未來要發表的手機圖形介面,到中國去開公司。這種模式,要不是當事人招攬同事一起前往的動作太大引起疑慮,否則在國內科技界應該是普及版。這與二○○八年以來,政府可以說是公開政策性的鼓勵台灣青壯代積極到中國去開創機會,有沒有推波助瀾的因果關係?社會可以一起思考。

至於聯發科近日再度爆發竊取機密、內部員工集體離職投靠中國,除了高薪利誘的挖角模式與前者相同外,不一樣的是,這次中資背景的被投靠者,是乾脆到台灣來設立公司就近接收,「另謀高就」無須背井離鄉,成為另類誘因。

同時,這次犯罪的手法尤其引人矚目,為了避免留下電子拷貝的任何痕跡,涉案人這次是以列印的方式將圖文帶離公司。可見,儘管針對相關不法,立法院業已經過三次修法,包括去年一月三讀通過營業秘密法修正,將跨國間諜的法定刑度提高為十年,今年一月又修改了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將侵害營業秘密的案件列入可監聽案件範圍,五月又修改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要求營業秘密侵害案件的被告應具積極答辯義務。但犯罪嫌疑人不但未因此增加警惕,還企圖窮則變、變則通。可見,其中潛藏的,不只是法治約束的問題。

逐一比對分析這些中國影響下的涉嫌間諜行為,不難了解到:台灣歷經幾十年來的努力,由製造導向、到投資導向、再到創新導向,從勞力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走向知識密集,製造業好不容易在研發及高附加價值拚搏出一些成果時,愈來愈形成競爭地位的中國覬覦之餘,是全面性想要縮短學習曲線,直接速成收割。類似的行動,刻在全世界的先進國家中進行,而台灣的特殊性,提供了中國更大的方便,甚至有階梯的好處。然而台灣接受風險的條件卻是各國中最小的。因為,一旦失去產業前沿競爭能力,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都會面臨衝擊。

看看我們的總統,以及他所帶領的國安團隊,有多少人關心這個現象?準備提出對策?這對策又是有效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