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寧輸了高雄,也要贏了惡鬥!

戒嚴時期統治者為了禁止所謂靡靡之音,搞了一堆淨化歌曲,不但要求電視電台必須播放,也成了歌唱比賽的指定曲。而馬英九的演說,本質上就是淨化歌曲的翻版,充滿了勵志的老調與空泛的情緒,卻沒有具體的行動,對社會毫無幫助。

不可否認的,從他的嘴巴裡吐出來的話,都是正確的,譬如「不要贏了惡鬥、卻輸了台灣」、「高雄人的事,就是全台灣人的事」等。不過,這些話連高中生作文都寫得出來,關鍵在於真正的行動表現。如果高雄人的事,就是全台灣人的事,何以馬英九在氣爆事件後第十二天,才公開發表在第二天就應該說的話?卻把這十幾天拿來跟地方、綠營「惡鬥」。從中央被動消極,甚至刁難的態度,更讓人感覺馬政府是「寧可輸了高雄,也要贏了惡鬥」!

這個人出身大學辯論社,嘴上功夫了得,即使支持度剩下九趴,只要外界有所批評,仍要跟所有人辯個輸贏。但辯論無法得出真理,只是比賽誰的口才好與口水多,因此贏家通常是毒舌派。贏了辯論,並不代表會治國,從馬英九身上完全可以得到印證。

馬英九更有一獨門招數,對批評他的聲音置若罔聞,合他意的便一再援引。前幾天《華爾街日報》一篇批評「台灣自甘落後」的社論,讓他如獲至寶,趕緊拿出來為服貿、貨貿、自經區說嘴,但同樣是洋大人的《經濟學人》為他冠上「Ma the bumbler」(笨蛋馬英九)稱號,他卻絕口不提。如果他真的在乎外媒的批評,被罵「笨蛋」,早就該辭職下台了。

(蘇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