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李筱峰專欄 )「我們」是誰?

我曾用「習皇高金禮聘的代言人」來形容高金素梅,有朋友問我這樣形容會不會太武斷?我說不會,孔子說得好,「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再「聽其言,而觀其行」,了解一個人並不難。日前高金素梅在立法院質詢時直白不諱說「我們習近平」,正說明我對她的形容絕非虛妄。

我們能想像會有美國國會議員講出「我們國王查爾斯三世」嗎?況且英、美不是敵對國,而習近平是對台虎視眈眈的敵國首腦,台灣的立法委員竟然用「我們」來和習近平聲息相通!其實立法院內還有一群高金素梅。

說到「我們」,我想起我在世新大學時的一位統派同事王曉波。他到北京開會時公開發言:「我們給台灣那麼好的『一國兩制』條件,他們竟然不要!」,他說的「我們」,不是我們台灣,而是站在中國北京政權的立場。

在中國貴州出生的王曉波,有其難以割捨的中國情結,可以理解。但高金素梅生長在台灣,卻不願站在台灣立場,經常拿台灣原住民為祭品向中共輸誠,其心可議!究其緣由,除了高金之利,或許中華民族主義教育,有以致之。

記得我以前教大一新生通識課程時,曾對學生做「台灣史常識測驗」,其中問「二次大戰時,空襲台灣的飛機是來自何國?」,竟然有大約三十%的學生答「日本」!我反問:「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領土,日本為何會開飛機轟炸自己的領土?」有個學生回答說:「我們不是對日抗戰八年嗎?」答案終於揭曉,原來他的「我們」,是站在中國的立場,不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脫離台灣主體的思考,讓他們對歷史產生錯誤認知。這是中國國民黨長期在台灣實施以中國為中心的「去台灣化」教育的結果。

以下三個事例,也是這種中華民族主義的發酵:

曾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到北京朝共時,大罵台獨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曾任國防大學校長的夏瀛洲對中共說:「共軍、國軍都是中國軍」;曾任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臧幼俠也直白說:「寧可和中共統一,也不願屈服於民進黨政府」。他們的心中,只有中華民族主義的迷思,沒有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價值,更遑論台灣意識。

以上三人都屬所謂外省人,如此反應還不奇怪。悲哀的是,一位最近去青康藏旅遊的朋友回台後轉述,團員中有一位台南出身的台商,向當地導遊說:「賴清德主政後台獨意識更強,我們要趕快統一台灣!」

這種賣台的逐利之商,令人作噁!不過以下故事,讓我們稍稍寬心,這是同為原民立委的伍麗華告訴我的:

二○一○年頃,屏東縣內一所小學在一次「愛國週」的朝會上,校長向全校學生宣佈「本週是愛國週,我們都要愛我們的國家。」接著問:「我們的國家叫什麼?」結果全校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台灣!」只見校長一臉尷尬,立刻打圓場說:「沒錯,沒錯,我們是台灣,不過我們也是中華民國。」

(作者李筱峰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