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城市的偉大在地下

◎張琬琳

 

 我們總是習慣信賴體制的秩序,相信它會是恆久安全、穩定的狀態。因而,我們從不去憂懼每天走著的路,是踩踏在多少淌著污水、騰著氣體的管線上;也從不去關心每天安居的地底下,有多少公共工程正悄悄解構著這個看不見的城市。

 對於生活秩序的習慣依賴,讓人們麻木於去監督這些實際上繫乎自身、但卻隱而未見的公共事務。我們只在乎大樓的天際線是否違建了陽台,但卻對於經過住居地底下的公共工程一無所知。

 曾造訪巴黎的下水道,十九世紀中葉,奧斯曼男爵將巴黎重新建造成一個現代而偉大的城市,而城市之所以偉大,不是道路有多寬敞、建築有多新穎,而是地底下那些隱而不見的工程:公共衛生、消防排水、地質安全,一個為城市鋪設五百年願景的地下藍圖。全長二三○○公里的下水道,規模遠超過巴黎地鐵,當然也遠遠超過台灣高捷加雙北三環三線的好幾倍。

 法國人早在十九世紀,就用比建造堡壘還要嚴謹的態度,來蓋下水道;在布拉格,從地鐵Můstek站的出口,可以直接看到捷克人在十九世紀末嚴謹建造的地下工程:用寬達廿米的碉堡建築工法,來打造城市的地下管線。

 城市要偉大,不是只把市容更新成壯觀浩大的巨廈叢林,真正「城市的良心」,是地底那些看不見、卻與市民生活緊緊繫聯的地下工程。在歐洲許多大城市裡,很少看到大興土木、拆屋整地的都市更新建設;更多的是,經常看到工程人員在機電房、在地下道的隱處,穿著背心、認真而專業地檢修著複雜的管線。

 城市爆炸傾頹後,我們於是從公共工程中學到更多教訓:那些真正使人民處於恐懼的,不是熏著臭氣、暗黑著幽閉的地底,而是人們習慣對於公共秩序的盲從、依賴與無知,以及,對公共事務隱而不顯處的集體冷漠。(作者為台灣大學博士生,現為歐盟獎學金交換研究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