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先談國家利益 再談經續會

█ 黃適卓

儘管號稱是集思廣益,涵徵各界諍言,但鑑諸政府六年來對中經貿政策的進退失據,經續會始終抹不去形式主義甚至是徒為開放背書的質疑,「談永續沒有方向、論發展卻缺乏基礎」。因此,在經續會召開之際,如何釐清爭議、化解疑慮,在建構整體國家發展策略前,筆者認為我們應先明確我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所在,即確認包括對中經貿等事務,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國土安全有無長遠利益,據此以擘畫永續的國家發展方向,並制定相關政策。

一九九三年,就在自由化、全球化等挑戰傳統國界別的經濟演程下,美國的柯林頓政府發佈了包括「科學與國家利益」、「技術發展與國家利益」等一系列以「國家利益」為名的國情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美國在全球科技、產業、經貿等發展的全球定位與優勢策略,諸如產業、技術等發展元素,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外移(或說佈局)對於美國國家安全、經濟實質成長、技術領先的實質影響,以及行政部門如何據此提出因應對策,以維持美國競爭優勢於不墜。

以對中國投資為例,美國政府特設立「美中經濟安全調查委員會」(USCC),針對美國對中國的直間接投資、技術移轉對美國產業技術優勢、國防安全乃至於整體失業率、經濟成長可能造成的衝擊,逐年進行研究評估,並以此做為政策擬定參考。

反觀我國政府,在處理包括晶圓科技在內等關鍵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的向中國淨流出,不但沒有明確的風險評估與控管機制,更因而種下近年來經濟成長遲滯,結構性失業居高不下的惡果。此次經續會,部分人士打著「全球化」旗號,以及政府缺乏國家利益核心意識的情形下,總統甫在年前做出訴求緩解經貿過度向中傾斜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宣示,更有從此形同具文的可能。

筆者建議,朝野各界在論辯是否在中國政策上採取更開放的態度調整之前,應該比照美國設立USCC,針對高科技、資金以及人力資源的外移,進行整體的風險評估與控管,釐清我國國家利益是否將因此獲得確保?將遇上何種衝擊?包括產業技術、資金的全球佈局,對我國的技術發展及國內投資影響如何?擴大對中國往來,對於就業市場乃至於國防安全的衝擊如何因應?以及台灣的永續發展方向在哪裡?政府如何扮演好國家利益守護者的角色?

總言之,當前之道在於釐定未來目標,再來談政策願景;先釐清國家利益,才有談永續發展的可能。

(作者為南加大公共行政學博士,台聯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