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第四權」最偉大

■ 盧世祥

一場由揭弊引出的罷免總統政治大戲,造成政治動盪、經濟不安、社會撕裂,政黨及政治領袖聲望下挫,也凸顯一項事實:在台灣,「第四權」最偉大。

喜歡以「第四權」自詡的新聞媒體,打從爆料起,充分表現其偉大的諸多行徑。它有聞必錄,只要有人敢爆料,就有記者照單全收;愈是聳人聽聞,無論真偽,報導篇幅愈大。有些媒體猶有未足,還自組名嘴團,每天打著揭發「貪腐」的旗號,虛實不究;以十中一,即洋洋自得。這種幾近「李慶安誣指涂醒哲舔耳案」的翻版,羅織甚廣,無端毀人名節不必道歉,出錯亦無庸更正。另一方面,收受錯假資訊的廣大消費者默默承受,絕少抗議;不實報導評論受害者亦多逆來順受,凡此均相對凸顯媒體之偉大。

除了報導失實,寧信控方而有失公正,有些媒體顯然不以旁觀者為已足。它指揮檢調辦案,聚眾公審,只是中國式的文革批鬥大會搬到電視攝影棚,名嘴扮紅衛兵,身分不明的扣應者當起鬨群眾。比文革更齷齪的是,被控的「牛鬼蛇神」竟遭缺席審判,且連當事人的「黑材料」亦常只任由名嘴天馬行空,控方應負舉證之責的法治原則全遭悖離。在此同時,檢調司法部門不但違反「偵查不公開」的疑雲揮之不去,還常隨媒體起舞,辦案重點、進度、決策務以不違背媒體形塑的「社會觀感」為能事,司法獨立自主因之面臨考驗,亦十足反映「第四權」之偉大。

對政府三權之一、且為公義最後防線的司法部門如此,媒體於其他政治人與事就更肆無忌憚。它黨同伐異,不僅在媒體主觀的言論版面明顯偏頗,自失公論或正論的公眾期待,於必須求真、公正的新聞處理亦常帶著偏見從事:遇「媒體寵兒」則百般縱容,大事化小;對異己卻每事挑剔,隱善揚惡。這樣的雙重標準與介入政治,導致政府首長「看報治國」,政治人物競相討好媒體,「媒體奴隸」充斥政壇,「無冕王」終於出現於今日台灣,當然也顯現「第四權」之偉大,而且是最大。

民主社會有偉大的「第四權」,原是好事一樁;但台灣媒體亂象如此,「第四權」最偉大,反令人關切。一七八七年,美國開國元勳傑佛森(Thomas Jefferson)說出「寧要報紙,沒有政府」的名言。一八○七年,二任總統的傑佛森改變對媒體觀感,強調不看報者比閱報者為優,「因為腦袋空空者,較諸裝滿錯假資訊者接近真理」;他每天只讀一份報,而且看廣告多於新聞。台灣社會近年對於不知自律為何物的媒體幾近束手,「第四權」最偉大,只有加深新聞公害的蔓延。就此而言,台灣需要傑佛森式對媒體的鍼砭與行動。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