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少女狠心? 父親狠心?

◎ 黃淑英、蔡宛芬

媒體報導「少女狠心殺三歲妹」之事件,少女是因為忌妒妹妹分走了父母的愛,所以痛下毒手,甚而以「雙重性格」及精神狀況形容少女,將此一事件歸責於「少女個人問題」,全然忽略父親外遇的事實和這齣悲劇的關聯。

每當發生社會事件時,媒體輿論就會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來診斷事件。不論是棄嬰或幼兒被虐致死,一致譴責媽媽狠心、不負責任,沒有人質問孩子父親的角色,更沒有人檢討性別教育的落實,或者是社會支持的系統有沒有功能。這次的事件也一樣,父親在丟下了「她是忌妒妹妹」、「我也很無奈」的話語為這段悲劇下了最不負責任的結語,而媒體也以採訪「專家」的看法,大肆報導「如何開導小孩因應這樣的家庭處遇」。

「少女殺妹」事件牽扯的不是只有一個加害者與一個受害者,而是一個男人的自私,造成了四個女人一生的悲劇。少女的母親面對先生的背叛,還得為了顧全家庭和諧,接受二女共事一夫,及外遇所生之小孩的忍辱及傷痛,而社會還在傷口上撒鹽,讚美她「寬宏大量」;外面的女人可能為了顧及小孩的權益及不被污名為「私生子」,只好忍受不能扶養自己孩子的辛酸,而她最終還是失去了幼小的女兒;一個乖巧、顧家、方要展翅飛翔的少女,因為父親的外遇讓她的生活整個變調,且每天目睹母親「寬宏大量的假象」,所產生的那種無法排解的情緒,最後成了殺人凶手;一個天真無邪、尚不知世事的小女孩,就在這種混亂的家庭環境,失去了她的生命。

要避免這種讓人遺憾、震驚的社會事件再度發生,我們應該要深刻地檢討,這是一個「男人外遇」的事件,因為外遇而影響家庭的作息,造成家人的心理失衡,而不應將之窄化為「忌妒殺妹」事件,只在家人應如何配合男人的外遇來調適情緒上作文章。如果社會繼續將事件「淺層化」、「個人化」,不思改進與檢討社會結構及扭曲的價值,類似的憾事將會不斷上演。

(作者為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