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老農463億vs.公務員975億

◎ 張惠昇

立法院預算中心分析,一○二年度中央政府機關核發「不休假加班費」近廿七億元,加上地方政府、國營事業的加班費後更超過六十五億元,對國家財政造成不小負擔。

看了就令人心酸,根據上週立法院三讀通過之《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版本,農委會估計,新法上路後總計十五年可替國庫省下四百六十三億元。然而政府卻只看到嚴審老農可省四六三億,而沒有看見十五年的公務員不休假獎金,就要用掉國庫超過九七五億元!為什麼不直接取消公務員不休假獎金呢?還有對比「每年」八百多億對軍公教十八%優存利息的補貼,難道公務員就是鑲金又包銀,農民不值錢嗎?難怪在野黨立委會痛批「國民黨跟農民有仇!」

(作者務農,嘉義市民)

國民黨又欺負農民

◎ 王法權

國民黨利用國會多數,在立院臨時會中修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將農保門檻從六個月一下提高到十五年。過去每個月能夠領七千元津貼的農民,年資若不到十五年,未來一個月只能領到三千五百元。馬政府誇稱這是改革,其實是政府沒有負起應負責任,反而傷害弱勢農民。

首先,老農津貼是社會福利津貼。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社會福利政策,就是因為農民收入太低,加上農村人口老化嚴重,如果不以津貼照顧農民,無法保障農民的經濟安全。平常為了維持社會多數人食用農作的價格平穩,政府經常用各種手段平準農產品物價,站在多數人的立場當然是良善政策,但也會影響農民獲利。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用另外的福利手段來補償農民所得,當然也有正當性。更何況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環,如果不能照顧農民,誰願意務農?既然老農津貼是福利政策,用農保年資門檻把農民分成兩種農民,投保較久的領七千元,較短的領三千五百元,馬政府根本是錯用了社會保險的概念來修改社會福利制度。

另外,農委會因為被監察院糾正沒有好好解決假農民問題,所以才推出這個制度改革。所謂假農民,也就是買農地領津貼,實際沒有務農的這群人。但是照農委會現在的改革方式,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如果以年資門檻來分,那「假農民」只要投保年資超過十五年,一樣可以領取七千元津貼;而「真農民」卻因為年資不到,津貼反而被砍一半。其實該負起責任,解決假農民問題的是農政單位。使用有效稽查手段,並且建置農民福利資料庫系統,這都是主管機關應做的事情。

農政單位不能因為稽查困難,就把真農民的津貼一刀砍半。否則,當年根本沒打過仗,或是年限其實沒到的榮民資格,豈不是更難查核,馬政府是否應該比照辦理?(作者現任智庫研究員,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