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未必華麗 絕對實在

■ 羅智成

頃閱貴版六月二十日許建榮君投書,對馬市長和陳前市長任內市政建設有所比較,有若干必須辨正之處:

民國九十年納莉風災,係因超大豪雨又適逢大潮,水量遠超過排水幹管最大負荷,以致淹水。嗣後市府除改善排水外,並在易淹水區補助三一二五戶裝設防水閘門,淹水機會大減。

至於馬市長任內僅締結兩姊妹市,這是刻意的政策改變,因為馬市長重實效,不重形式。目前北市已有四十五個姊妹市,數量已居世界前茅,但有些交流並不密切,所以馬市長改以城市(不限姊妹市)文化、經貿交流為城市交流重點。

另許君提及北市遭「首都論壇」除名執行委員一節應係誤會,實際情形應為北市八十七年高調舉辦「世界首都論壇」後,卻使北市在八十八年「國際地方政府組織」(IULA)失去世界執委會席次。馬市長上任後一方面積極參加國際會議、發表演講,行銷台北,一方面積極爭取舉辦國際會議,例如去年之二○○五健康城市國際會議、世界盃棒球賽等二十多種大型國際體育賽會,以及今年四月甫落幕的「亞洲主要都市網」大會等,以彌補被打壓的國際空間。

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方面,依工務局資料,陳前市長任內普及率增加十七.五二%,平均每年四.三八%。而馬市長卸任時,普及率可達八十二%,八年增加四十.九六%,平均每年五.一二%,是陳前市長的一.一七倍。除管線工程外,還建設了內湖污水處理廠及截流與疏流管設施,故投入經費較高。此外,陳前市長任內只整修十八.五萬平方公尺的人行道,馬市長則做了一八七萬平方公尺,是陳前市長的十倍,這類例子還有很多。

再談「亞洲周刊」一九九九年將北市列為亞洲最適合居住城市第二名的評比,當時馬市長已上任近一年,該刊引用資料是本府主計處在當年九月下旬應邀提供,大部分確是馬市長的政績無疑,少部分是陳前市長政績,許君所指全係陳的政績,並非事實。

馬市長上任以來,除有小巨蛋等大型硬體建設外,也有牛肉麵節等創意活動,塑造不同風貌的城市記憶,政績不一定「華麗」,但絕對「實在」。(作者為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