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什麼叫「只會」讀書?

◎ 郭茵菲

會考出現了高分落榜的「陳品詮現象」,有位大學教授投書說:「由陳品詮的例子可以看出,十二年國教原先設計的目標是對的,希望學生五育能均衡發展,不要只會讀書與考試,所以會考成績只占四分之一。」本人深不以為然。

何謂「只會」讀書與考試?那為什麼不說王建民或陳偉殷「只會」投球?阿基師跟寶春師傅,一個「只會」炒菜,一個「只會」做麵包?或者說,貝多芬什麼都不會,「只會」作曲跟彈琴?如果這些人可以,為什麼陳品詮不能「只會」讀書?甚至,我敢大膽斷言,如果當初王建民五育均衡發展,今天應該沒有「只會」投球的王建民!以上,所提及的人物,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菁英,正所謂的「行行出狀元」,所以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孩子只會讀書,而是把精英狹隘地界定為只會讀書的人。

喜歡看美國大聯盟的人,對於人稱「穆帥」的麥克.穆西納(Michael Cole Mussina)必不陌生。他獲得七次金手套獎,七次賽揚獎提名。其實,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只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取得了名校史丹佛大學經濟學的學位,被公認為最有書卷氣的投手。國人熟悉的林書豪,哈佛大學學歷,也是林來瘋時期的一個亮點。他們之所以更為突出,也是因為即使是注重五育均衡的美國,運動界的能手,兼具又會讀書特質的人,其實並不多。

如果,我們的社會並不介意王建民或者阿基師書讀得好不好,那麼,為什麼會考制度下的南一中,要介意陳品詮的體適能僅是差強人意?

所以囉,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南一中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一個李遠哲,還是一個王建民,甚至阿基師或者寶春師傅?如果,南一中能把阿基師教成李遠哲,我們當然是樂見其成,我們只是擔心十二年國教,將把「只會」讀書的李遠哲變不見了!

(作者現職財經翻譯,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