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看見台灣水患

◎ 賴明煌

端午節過後○六○三雷雨胞接二連三襲擊彰雲嘉南地區,嘉義市市街大多順東緣較高蘭潭向西側較低處以降來規劃,百公尺高嘉義丘陵與排水良好的紅土砂礫層地質要淹大水很不容易。那為何還會淹大水呢?主要是近十年來房地產價格高漲,大部分未開發地原本應該提供良好滲流與截流功能丘陵地,及嘉義公園植物園等龐大腹地,這些山巒地幾乎被建商開發成高階的住宅區與不耕種的巨賈集村,及公部門配合施設不透水的人工鋪面街弄所致,故連嘉義大學蘭潭校區也泥流滿佈。廿年前嘉義縣奮起湖八掌溪上游下雨到四十公里嘉義市南緣約需八小時,現幾乎二小時內洪峰就流到。

個人建議改善政策:針對全國各水系流域面積,重新劃分該城市區域排水分區與範圍面積,並審慎確實計算其水系分區承受量與功能適當性否?並也可作為調整國土規劃與行政區域劃分佈設之依據。考量到全球海表溫度異常變化約從一九七○年前增加斜率25°轉變成為50°的兩倍驟增,各種排水疏洪溝渠應使用近廿年來降雨統計值,甚至以此來反推其五十年或百年的洪水量,而非沉迷過去百年已不精確的偏差統計資料,這樣才能滿足目前短時間內強降雨均屢破過去百年降水歷史紀錄之加害。在下游平原並分區分年針對人口密集區與重大影響廣大公共建設去改善及加大滯澇排洪功效,在上游山嶺區要確實管制不要開發與公共建設循環投入,以減少降水時衍生土石流等澇災,及平常污染源如農藥肥料和觀光客的排遺全都流入水庫蓄積再給下游民眾飲用這些毒水。防澇排水結構物容量倘不足承受這廿年超大豪雨時,必要時以都市使用剛性手段來限制其土地使用強度,減少人工鋪面增加大地滲透的功能,及增建上游分段分區截流等,必定短期有效。

「看見台灣」不是流行口號喊喊即可,解決台灣汛期淹水與改善平時飲用水品質,以及減少山區災害循環不斷和復建資源錯誤投入的浪費,要從國土規劃與流域水系管理及管制開發使用確實做起。

(作者為前嘉市、南縣交通觀光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