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年輕人最該捍衛的「居住正義」

◎ 張琦

根據營建署的資料,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一路從二○○八年的八.五倍飛漲到二○一三年的十五.○一倍,換言之,十五年不吃不喝才有辦法在台北市買房。其實只要上網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台灣各個居住團體提出的具體建言或是其他國家實行有年的居住政策,供以改善現在房市的扭曲,但為什麼到現在依舊不見效呢?政府似乎都沒有真正切入核心,稅改及政策這些技術性的改革都是可以被解決的,唯一無法成功的是,政府沒有這個心!

例如前幾天是馬總統的就職六週年紀念日,他引以為傲簽署兩公約人權報告,其中明言保障人民的居住權,但現在房地產市場中,房屋像是產品,而非居住的權利,馬總統這不是在打臉,那什麼才是打臉?

最弔詭的是,居住權是基本人權,憲法保障人權,但政府卻把扭曲的房價、買不起房的責任轉嫁給我們每個人,難道是我們自己不夠努力賺錢?是我們每個人沒有優良的儲蓄習慣?是你我不懂得理財,所以我們買不起房子活該嗎?

房價這個議題,早在我出生前就吵得沸沸揚揚,一九八九年無殼蝸牛早已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太高;為什麼吵了這麼久?因為我們年輕人總覺得買房離我們還好遠,談起房價不單會扯到稅改及金融市場的機制,專業性術語讓年輕人望之卻步,覺得自己「不夠格」探討這個議題。

但,其實從小父母就擠破頭想把我們送進明星國中,拚了命的考上前三志願,夜以繼日地埋首書堆中,不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畢業後有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當作第一間房子的頭期款?然而,我們早在國中開始就以買房為奮鬥的目標,在這個房價漲得離譜的當下,是不是離我們越來越遠?答案顯而易見。

我們這輩的年輕人對於未來是一片茫然,低薪資、高房價,政府卻輕而易舉推卸保障居住權,這樣惡劣的房地產市場、扭曲變態的社會結構,對不起年輕人的就是政府!而「居住正義」,也正是我們年輕人所該全力爭取、捍衛的首要任務!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台灣居住正義協會(https://www.facebook.com/2014TAHA)社運部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