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中國牽扯不清 台灣必受其害

中國近年自認已經崛起,野心外露,與周邊國家領土主權爭執不斷,各國反彈,越南連日發生民眾反中抗議,演變成群眾暴動,台灣廠商遭池魚之殃,損失不輕。這一事件顯示,與中國牽扯不清,台灣遭殃。因此,除了協助受害台商,政府當前要務,應如當地業者所強調,明顯區隔台灣、中國,以免我在海外投資無端遭牽連。

馬英九政府什麼事都敢做,唯獨與中國區隔的事絕對不敢。相反地,它千方百計,要把台灣推向與中國統合之路,不論經濟整合或政治終極統一。就此而言,我國駐美國代表沈呂巡日前在華府一項研討會,以「歐盟模式」描繪台灣與中國關係現狀,不但誤導世人,也凸顯馬政府睜眼說瞎話的本性。

「歐盟模式」由沈呂巡提出,尤其惡質。眾所周知,歐盟從一九五一年僅六個成員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發展至今為二十八國的國際組織,兩年前且因「促進歐洲和平、和解、民主、人權」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有若干值得注意的特質。

首先,它是民主國家與市場經濟體的結合,參與國家在政經方面都須符合此一屬性。其次,歐盟成員國或有大小之分,彼此間卻是獨立的國與國關係,且具體表現於它有二十四種正式官方語言,開會文件同時齊備。另外,各國有自由參加的權利,通常由公民投票決定,已加入也可選擇退出,沒有強迫。

沈呂巡當過我國駐歐盟代表,不會不知歐盟這些基本特性。馬英九早已宣稱「台海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根本否定「歐盟模式」適用雙方關係。如今,駐美代表居然拿「歐盟模式」與兩岸關係相提並論,尤其馬政府所推動的中國政策,顯然企圖魚目混珠。

以國家屬性來說,中國既非民主國家,也不是市場經濟體,實施的其實是權貴資本主義。這種政經體制與「歐盟模式」完全不相容。相形之下,台灣政治民主、經濟自由,馬政府卻強要我國與它統合,只會害慘台灣。

更關鍵的雙邊關係,中國表面上說「沒有誰吃掉誰的問題」,但從來沒有鬆動併吞台灣的野心,國際打壓尤不遺餘力,我國參加國際組織、與經貿夥伴洽簽協議,一概圍堵。這與歐盟各國之間平等尊嚴自主往來,大相逕庭。

基本屬性既然南轅北轍,馬政府上任以來加速與中國融合,尤其現在進行式的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完全不顧台灣利益。它的中國政策不得民心,卻一味蠻幹,要國會充當橡皮圖章,激起了太陽花學運,如今又拿「歐盟模式」自我臉上貼金,令人厭惡。

沈呂巡為推銷他所謂「歐盟模式」,還舉例台灣是中國最大外資來源,有最多航班飛往中國,對中國深入瞭解,並有「無比的影響力」,雙邊受益。這真是比癡人說夢還嚴重的胡說,不值一一駁斥。僅以大量投資中國為例,台灣因此導致經濟成長遲滯、產業斷鏈且轉型無力、就業流失、薪資不漲等重重困境,至今難解。經濟既受制台海彼岸,中國以商逼政、以經促統形勢已成,台灣深受其害。

尤有甚者,馬政府不但加碼開放科技、金融西進,還對中國門戶洞開。以開放中國觀光客為例,接團、餐飲、住宿、交通、採購,中國都利益由自己人賺,台灣賺了來客人數,卻陷於白忙而鮮少實益;最近為擴大接待自由行中國客,更引發澎湖嵵裡海岸等破壞生態環境開發爭議。情況如果持續,中國客改變香港社會,使其原有特色漸失的弊害,即將上演台灣版。

沈呂巡提「歐盟模式」,被立委批「毫無常識」,不合常識而大言不慚,顯示說者別有用心,只是拿它來遮掩馬政府不得人心的賣台政策。不過,沈呂巡不是始作俑者,馬英九口中的「經濟發展總設計師」蕭萬長才是。這位大官當年倡言「兩岸共同市場」,擔任副總統後,以「六三三」經濟空頭支票留下笑柄,同樣「毫無常識」也不現實的「兩岸共同市場」,也是導致經濟受制中國的幫凶。

台灣與中國,經濟市場不能「共同」,連日事件再顯示,國家認同尤「共同」不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