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另一隻眼看七合一選舉

當全國多數人將目光投向三月學運、四月廢核之際,國民黨中常會昨天「備查」了主席馬英九提名的三位新任副主席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人事案,做為舒緩社會不滿的回應。這個政治動作,表面上的理由是擴大決策圈,引入地方首長到黨中央表達民意,實則透露出了當局處於權力危機之際的慣性反應,那就是更加抓權諉過;其具體的實踐與目標,正是力求穩住今年十一月底即將舉行的「七合一」選舉。

公開與透明的資訊,是民主社會對政府行使有效監督的重要前提,但是在政治實務運作上,人民「知的權利」往往招致各種主客觀因素的蒙蔽,使得監督的效度大打折扣,其中最要者,就是當權者真正的決策動機,通常經過刻意包裝,與表面的言說無關。因此,總須層層抽絲剝繭方見真相。

在台灣,民主體制尚未成熟建構,如果人民再參不透政客的目的,將使得選舉不但徒具民主形式,也將淪為僅是政治人物合法取得授權的途徑,從而更加失去經由選票進行制衡的最終機制。因此,監督要有力,一定要與選票結合,不能脫鉤思考,尤忌健忘短視。

為何遭遇執政失敗的馬政權,現在所有作為都是著眼於選舉,而不是自省改革?這由當權者只把黨內異議的實力人物拉到體制內去關門說話,對於外部的公民抗爭訴求卻百般拖延、虛與委蛇,可以得證。既然如此,國人就需要同步警覺刻在各縣市悄悄進行的政黨提名初選,國民黨是不是趁著大家不備,正在動員懸殊的資源人脈,全力鞏固地方執政權,以便在幾個月後,取得主政天怒人怨、大選照樣勝利的結果?果若如此,人民會有何種反饋?又該如何防範?

最近,《商業周刊》做了二十縣市的調查,發現若干縣市若不是靠中央補助,財政惡化的嚴重性早就如同底特律已經宣布破產;這些縣市中,首長民調反而居高不降,究其原因,煙火施政、福利黑洞,解釋了反差之所在。值得注意的是,苗栗被列為唯一瀕臨腦死的縣市。回顧這些年來劉政鴻在當地大搞土地財政,所造成的不幸事件為全國矚目,然而經過年底這一役,苗栗政情會改觀嗎?

台灣的地方治理中,貪瀆腐敗形成結構性問題,是另一個啃蝕區域發展的沉痾,這個現象在一黨長期執政的縣市,猶如百毒之蟲死而不僵,例如南投縣長李朝卿因貪汙被停職,這類縣市通常伴隨的是人均建設相對落後,受苦的是縣民,然國民黨中央的督促與內控何在?

另一型極為特異的模式是彰化縣,縣長弟弟卓伯仲東窗事發,哥哥卻強力支援副縣長以「代理人」之姿爭取出線,初選期間以超過比例原則的縣府資源大量投入,不懼外界側目地瘋狂輔選,甚至被同黨競逐者指控行政不中立、指涉背後不單純,亦不改其色,這又是台灣地方自治該有的常態嗎?

以上種種,僅是試舉其例,旨在說明每個投票權人如果無法自我提升投票的意義,轉變投票行為的模式,繼續停留在傳統的政黨思考、人脈關係、地緣偏好、甚至利益取向之下,而不由首長的施政實績、透過輪替來大掃除,來做個比政客更聰明的選民,那麼羊毛出在羊身上,終究是要由自己與子孫來承擔,同時也提供了八%總統可以繼續我行我素、獨裁專斷的堅實基礎。

從這個角度看,撕開文宣的包裝,發現核心仍是選舉,同義詞是權力,則台灣想要進步與革新,唯有不斷地自我提醒要用選票給當權者教訓,才算是充分理性後的不服從,也才可能完成比較具有長期效果的公民反抗,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兩眼分工,用另一隻眼來注意這次的七合一選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