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走投無路 只能進入國會議場

◎ 魏福全

大家心知肚明,即使有一百萬人上街頭表達訴求,得到的回應就是「我聽到了」、「我們會檢討」,甚至更惡劣的「謝謝指教」,群眾也只能就地解散,無功而返。大埔事件一幕幕在全國人民眼前上演,縣長劉政鴻拆張家藥房旺自家祖厝的嘴臉,至今音容宛在,洪仲丘事件幾十萬白衫軍上街頭,依然得不到正義。越大規模的抗議事件,當得不到回應時,無力感更大、反彈越深,至於所謂的下次用選票換個政府,對民眾而言在金權政治之下那是一張空頭支票,並無法改變年輕人的未來,這是目前台灣所謂民主政治現狀的缺陷。遊行不能改變,選舉也無法期待,佔領立法院就是新的選擇和突破點了。

這是一場年輕人主導的抗議行動,反對黨當然樂見其成,但絕對無法鼓動,更不可能主導。這場行動對國民兩黨都是震撼教育,也弱化了兩黨的地位和正當性,民進黨支持者固然叫好,但民進黨也被邊緣化了。為什麼少數學生能佔領立法院?長期的原因是國家社會被金權政治把持,年輕人沒有未來,絕大多數的民眾也深感不平和憂慮,因此,這次的行動受到大多數民意的支持;近因則是馬王政爭,馬的手段民眾看得一清二楚,王更是點滴在心頭,當學生們突然衝入立院,少數駐警反應不及,拖過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們的請求又有民意支持,僵局更加難解。

這場運動不會再有激烈的流血衝突,會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台灣政治的真相和問題,以及政客虛偽的一面,台灣是逐漸成熟的社會,還會因為這場運動更加成熟,這是台灣社會進步的一個過程,希望這場行動不會無功而返,否則民眾的無力感和反彈將會更深。google執行長施密特說「在下一波抗爭運動中冒出頭的領導人,將是能號召追隨者,凝聚支援,善於運用數位行銷工具;更重要的是,他們敢於置身實體世界的險境。」正是這場抗議行動最好的注解。(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