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水門事件啟示錄

■ 敏洪奎

三十年前震撼美國政壇,導致總統去職的水門事件,近來又成為部分反扁人士得意話題,借昔喻今,諷示陳總統也應為趙氏父子失檢行為,以及眾多政敵對他一家所做種種指控承擔責任而辭職下台。

所謂水門事件,是當年白宮幕僚近臣,企圖在水門社區民主黨總部裝設竊聽器材,事跡敗露掀起政治風暴,最後迫使尼克森總統面臨彈劾選擇辭職。今天反扁人士卻援引此例,作為總統應辭職或被罷免的論據。

但反扁人士重提這樁舊案,並非十分明智。水門案件的種種啟示,恐怕適足以暴露至少在現階段逼宮倒扁的師出無名,以及部分在野政黨的表現之魯莽欠妥。

今天社會大眾或有一種誤解,以為當年尼克森是因部屬違法亂紀被迫辭職。但導致他面臨國會彈劾的主要原因,是他企圖動用權勢壓下水門罪案,犯下所謂OBSTRUCTION OF JUSTICE,亦即阻撓司法的明確罪行,如果水門案件僅限於部屬胡作非為,總統縱難免用人不當或失察之嫌,最多是聲望受損,不致構成彈劾理由。要談彈劾解職,必須是總統本人犯下實質罪行。

美國在哈定、杜魯門主政時代,曾多次發生高級官員操守疑案,但該兩位總統並未遭到彈劾,因為沒有證據顯示總統貪瀆違法。雷根總統在任晚期,曾發生國安幕僚弄權非為醜聞,柯林頓總統在職期間,有關第一夫人不利傳聞也層出不窮,但也未聞反對黨對兩位總統提出彈劾。

這種種往例的啟示是,在民主法治國家,要發動彈劾罷免總統,必須有明確證據顯示他犯下罪行,不能像往昔美國西部或南方,只要有人帶頭吆喝,就能把人拖出去私刑吊死。

水門風暴延續長達兩年,冗長調查過程裡,在野的民主黨也展現出尊重法律程序的風範,沒有失格嗜血表現。

尼克森從政以來,一向作風強悍到近於潑辣,民主黨人早已恨到牙癢癢,視作頭號政敵。但水門案件爆發後,他們並未見獵心喜,沒有在案情明朗前就高喊總統下台,沒有號召群眾走上街頭脅迫總統,而是選擇靜待國會和檢調單位依據法律程序釐清真相。即使後來全國各地紛紛出現反尼克森示威遊行,也未見民主黨頭面人物參與其間搧風點火鼓動群眾,顯示出他們保有身為廟堂之士的自覺,不屑於赤膊上陣,混雜到三教九流激越街頭運動群眾中賺取政治資本。

當時的國會也曾成立水門案特別委員會,傳喚眾多涉案白宮幕僚和政府官員到案,接受他們稱為作證的調查。身為委員會成員的民主黨議員和助理,儘管提問時言詞犀利咄咄逼人,問到涉案者言語支吾窘態畢露,但仍都保持文明禮貌風度,言必稱先生或女士,沒有拍桌咆哮鏡頭,沒有滿嘴混蛋王八蛋,沒有讓莊嚴聽證會,淪落到像是無賴混混發飆耍狠的場合,不知這是否可以解讀為禮失而求諸蠻夷之邦?

整體而言,美國的民主黨在水門事件裡,是守住了民主法治國家負責任政黨的分寸,頗值得其他國家政黨參考借鏡。

水門事件另一樁值得注意現象,是美國的共和黨並未因而遭池魚之殃而土崩瓦解。全案落幕後的當年國會選舉,共和黨僅僅小輸,可以視作美國所謂期中選舉,執政黨多會輸掉若干席次的正常現象。到了一九七六年大選,繼任的福特總統也是以極小差距落選,論者更多以為若非他倉卒特赦尼克森而失去民心,實大有為共和黨保住白宮可能。

所以,共和黨雖慘遭水門事件打擊,可以說仍是敗而未潰,究其原因,應該是黨人並未懷憂喪志而意志崩潰,沒有自亂陣腳而分崩離析,終能於六年後在雷根領導下重返白宮,開展出執政長達十二年亮麗前景。

哀莫大於心死,莊敬自強始能重整旗鼓。共和黨受到水門事件拖累而能沉穩因應恢復元氣,或能為其他國家暫處逆境政黨,提供一個啟發和示範。

(作者即「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作者孤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