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天主教義看自由貿易

◎ 張世強

天主教會並非特定意識形態或經濟學派的支持者,也從未否認自由貿易可能帶來的正面效益;但在堅持「人性尊嚴」與「公共利益」的價值之上,始終不斷呼籲各界正視自由貿易背後的潛在威脅。在《民族發展》通諭中,教宗保祿六世便清楚指出:「唯有訴求社會正義才有真正的自由貿易。」根據天主教社會訓導提示,吾人至少可從以下五個面向反省服貿背後的倫理問題:

首先,經濟發展必須導向人類利益,而非犧牲人類利益追求經濟發展。經濟生活只是人類整體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發展」不能一味追求拓展市場,順從市場競爭邏輯,偏廢人類其他各方面的權利(政治、社會與文化)。

其次,由於人類尊嚴必須在文化脈絡表現自我,因此經濟生活也必須服務於人類文化。經濟發展必須適應於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而非強加於文化之上;否則,全球化與國際貿易勢將淪為新版殖民主義,不僅侵蝕文化多樣性,也摧毀各地人民的文化認同。

再者,自由貿易不應侵蝕人在經濟生活中的核心角色,並扼殺自由、自主和創業精神,但也必須明瞭毫無限制的自由市場、創業和競爭未必保證帶來公益,因此國家必須適度介入,偕同社會力量完善配套制度,而不致流於「經濟獨裁」。

然後,儘管今天各種國際貿易協定,都是各種精心計算之下的結果,但身為全球國族家庭中的共同成員,其實沒有一方可以在單方面追求私利(國家利益)而忽視全人類公益的情況之下,獲致真正可持續的繁榮與和平。

立足於伙伴關係,透過對話、透明和尊重的基礎,追求具有更大公平性的「公平貿易」(Fair Trade),才能為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和勞動者提供更好的貿易條件及權利維護。

最後,任何經濟體制、發展及決策的優劣,皆應以其對於窮人和弱勢的影響做為評估前提,自由貿易雖然可以增加機會,但貿易本身並不能消除貧窮,欠缺教育、技能和投資的窮人及弱勢,也往往難以從單純參與全球市場中獲益。

(作者為康寧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